我已看完了《庚子年京局製造銀幣》一文,十分精彩,並對其很感興趣。詹姆斯·史成尼(James Sweeny)在文中提出了一些新發現的事實,包括迄今為止仍然難以探尋的硬幣鋼模來源,這為1900年到50年代間,錢幣界的實際情況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基本框架。現在,我想要補充一些間接證據或理論,這可能會對充實京師銀元局的建立背景有所幫助。
根據1898年中國主要造幣廠硬幣發行數量顯示,各廠產量如下:
(鑄有少量5角硬幣,主要由北洋造幣廠鑄造)
造幣廠產量需要適應市場需求,因此,從上述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華北傾向於使用1元硬幣,華南傾向於使用小額銀幣。(同樣,在華西建立造幣廠之後,雖然有與5角同等幣值的印度盧比,但5角還是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硬幣)。小額銀幣可以使用中等規格的壓機鑄造(希頓2號),而1元及5角則需要使用大型壓機鑄造(希頓4號)。兩臺希頓4號便足以在1898年一年中,生產全部700萬枚中國省造銀元。
我們對1898年9月新建的杭州造幣廠所知甚少,只知道它日產量達20萬枚,年產量在5000萬-6000萬枚間。但是當時的浙江省造硬幣表明,造幣廠的確鑄造了一些1元及5角硬幣,因此,該廠必然配備有一臺希頓4號壓機。然而,1899年,杭州造幣廠量產的是華南喜歡使用的2角、1角及5分硬幣,因此,該造幣廠可能還配備有幾臺希頓2號壓機。根據英國外交部1907年報告記錄,杭州銀元“質地輕,品質次”,這或許就是該造幣廠沒落的原因。
1899年,省級造幣廠數量猛增,設計、重量及銀質標準越來越差。並且當時敕令及報紙報導所表現出的意圖與官方意圖並不一致,這讓人頗為疑惑。而當時的真實情況可能是政府決定禁止任何不完備或“劣質”造幣廠進行生產;同時決定在戶部的監督下,在北京建立“模範”造幣廠,將該造幣廠用作為“華北造幣廠”,並為華中及華南地區經篩選後留下的造幣廠提供樣品。因此,從邏輯上講,該造幣廠主要生產1元硬幣。
於是,可能由於官方不希望杭州造幣廠繼續經營,就簡單拆除廠內的硬幣壓機和輕質機器,由此,杭州造幣廠的生產能力遭到嚴重削弱:拆除的機器運往北京,供京師銀元局使用,一石二鳥。然而,運往北京的壓機似乎只有希頓4號,這不足以滿足一個潛在1元硬幣生產商的生產需要;因此,這可能就是在1900年3月向伯明翰造幣廠訂購時,增加了一臺(希頓)4號壓機的原因;此外,這也是訂單中訂購(鋼模)鍛車床、軋機和馬力蒸汽發動機的原因,有了這些機器,便可以生產所有硬幣餅坯所需的重要銀片。詹姆斯·史成尼指出,機器要在“1900年8月6日”前送到,因此,儘管從1899年的報紙報道來看,銀元局投入生產頗為匆忙,但其顯然是直到1900年底才投入生產。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推測,1901年,京師銀元局在華北一經建成,邊上的北洋兵工造幣廠便立即停辦了。
與此同時,倫敦懷恩兄弟的工作室內正在設計高質量模具。儘管我們並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但似乎早在1900年春,便已經將1套鋼模寄往北京,呈交設計以獲批准,並在硬幣壓機中進行測試,此外,還有另一件事幾乎可以肯定,那便是有1或2套樣幣也一同寄出,但它們似乎已經不見了。請注意,因為當時還是通過汽輪寄送,這讓在倫敦的懷恩兄弟有時間在寄出衝床前,做一些必要的改變;在此之後,銀元局便可以及時開始製造自己的鋼模,以便年底投產。
銀元局似乎也鑄有少量2角和1角硬幣,但它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即這些硬幣的銀質不合格(使用的是660/693精緻銀,而非820銀)。而京師銀元局旨在提供硬幣樣品,因此這些硬幣不太可能是鑄造來作流通之用。而情況更可能是,這些硬幣實則是試鑄幣或測試幣,而其餅坯或銀片來自天津北洋兵工造幣廠。人們只能大膽猜測,事實其實正如詹姆斯·史成尼描述的那樣,1900年6月,北京的庚子之亂使得銀元局停止試鑄其他面額的硬幣,此後,留下的模具開始在民間流轉。
根據1898年中國主要造幣廠硬幣發行數量顯示,各廠產量如下:
區域 | 造幣廠 | 1元 | 2角 /1角 /5分 |
華北 | 北洋 | 1元 | 2角 /1角 /5分 |
華中 | 南京 | 300萬 | 150萬 |
武昌 | 150萬 | 1500萬 | |
華南 | 福州 | 200萬 | 1000萬 |
沿海 | 廣東 | 0 | 300 萬 ( 或600萬 ) |
50萬 | 3900萬 | ||
約700萬 | 約700萬 |
(鑄有少量5角硬幣,主要由北洋造幣廠鑄造)
造幣廠產量需要適應市場需求,因此,從上述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華北傾向於使用1元硬幣,華南傾向於使用小額銀幣。(同樣,在華西建立造幣廠之後,雖然有與5角同等幣值的印度盧比,但5角還是成為了最受歡迎的硬幣)。小額銀幣可以使用中等規格的壓機鑄造(希頓2號),而1元及5角則需要使用大型壓機鑄造(希頓4號)。兩臺希頓4號便足以在1898年一年中,生產全部700萬枚中國省造銀元。
我們對1898年9月新建的杭州造幣廠所知甚少,只知道它日產量達20萬枚,年產量在5000萬-6000萬枚間。但是當時的浙江省造硬幣表明,造幣廠的確鑄造了一些1元及5角硬幣,因此,該廠必然配備有一臺希頓4號壓機。然而,1899年,杭州造幣廠量產的是華南喜歡使用的2角、1角及5分硬幣,因此,該造幣廠可能還配備有幾臺希頓2號壓機。根據英國外交部1907年報告記錄,杭州銀元“質地輕,品質次”,這或許就是該造幣廠沒落的原因。
1899年,省級造幣廠數量猛增,設計、重量及銀質標準越來越差。並且當時敕令及報紙報導所表現出的意圖與官方意圖並不一致,這讓人頗為疑惑。而當時的真實情況可能是政府決定禁止任何不完備或“劣質”造幣廠進行生產;同時決定在戶部的監督下,在北京建立“模範”造幣廠,將該造幣廠用作為“華北造幣廠”,並為華中及華南地區經篩選後留下的造幣廠提供樣品。因此,從邏輯上講,該造幣廠主要生產1元硬幣。
於是,可能由於官方不希望杭州造幣廠繼續經營,就簡單拆除廠內的硬幣壓機和輕質機器,由此,杭州造幣廠的生產能力遭到嚴重削弱:拆除的機器運往北京,供京師銀元局使用,一石二鳥。然而,運往北京的壓機似乎只有希頓4號,這不足以滿足一個潛在1元硬幣生產商的生產需要;因此,這可能就是在1900年3月向伯明翰造幣廠訂購時,增加了一臺(希頓)4號壓機的原因;此外,這也是訂單中訂購(鋼模)鍛車床、軋機和馬力蒸汽發動機的原因,有了這些機器,便可以生產所有硬幣餅坯所需的重要銀片。詹姆斯·史成尼指出,機器要在“1900年8月6日”前送到,因此,儘管從1899年的報紙報道來看,銀元局投入生產頗為匆忙,但其顯然是直到1900年底才投入生產。另一方面,我們可以推測,1901年,京師銀元局在華北一經建成,邊上的北洋兵工造幣廠便立即停辦了。
與此同時,倫敦懷恩兄弟的工作室內正在設計高質量模具。儘管我們並不知道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但似乎早在1900年春,便已經將1套鋼模寄往北京,呈交設計以獲批准,並在硬幣壓機中進行測試,此外,還有另一件事幾乎可以肯定,那便是有1或2套樣幣也一同寄出,但它們似乎已經不見了。請注意,因為當時還是通過汽輪寄送,這讓在倫敦的懷恩兄弟有時間在寄出衝床前,做一些必要的改變;在此之後,銀元局便可以及時開始製造自己的鋼模,以便年底投產。
銀元局似乎也鑄有少量2角和1角硬幣,但它們有一個奇怪的特點,即這些硬幣的銀質不合格(使用的是660/693精緻銀,而非820銀)。而京師銀元局旨在提供硬幣樣品,因此這些硬幣不太可能是鑄造來作流通之用。而情況更可能是,這些硬幣實則是試鑄幣或測試幣,而其餅坯或銀片來自天津北洋兵工造幣廠。人們只能大膽猜測,事實其實正如詹姆斯·史成尼描述的那樣,1900年6月,北京的庚子之亂使得銀元局停止試鑄其他面額的硬幣,此後,留下的模具開始在民間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