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阿爾弗雷德·凱利特船長(Charles Alfred Kellett)或許從來就不應該掌舵這艘在1848年駛入倫敦港口的中國帆船。
1848年中國帆船“耆英”號抵英紀念章,NGC MS62,華人家族收藏
這艘來自中國福州的800噸三桅中式商貿帆船“耆英”號不久便成為港口的一件稀罕有趣之物,吸引了諸多訪客,其中甚至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和其他皇室成員,這艘中國帆船裏裝飾精美的會客廳讓這些來訪者為之驚歎。
由於人們對這一漂浮在水上的巨大展品很感興趣,於是鑄造了許多紀念章。(根據《倫敦新聞畫報》報道,在折扣價格下,花1先令就可以進入這艘船。)
這些紀念章按理說本不該存在,因為這艘船在之前經停波士頓和紐約後,本來不應該航行至英國。
水彩畫《紐約港灣》
一個悄然的開端
1846年8月,英國商人悄然從香港買下“耆英”號,但這次買賣並不合法,違反了中國禁止向非中國居民出售中國艦船的相關法律。
船員中虽三分之二是中國人,但船員對1846年“耆英”號是在何時駛出中國香港的幾乎毫無察覺,而出於某些情況,他們在之後的數年時間內都不曾回到中國。
根據馬修·惠特曼(Matthew Wittmann)為美國錢幣學會博客“零錢”(Pocket Change)所寫的文章可以知道,“貪婪的凱利特船長忘記告訴中國船員他們要繼續延長旅程一事,而且在“耆英”號繞過好望角的時候,船員多少對船長有些不服從。”
在這種情況下,“耆英”號不得不在紐約作出計劃之外的中途停留,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這一“中國珍品”,之後商船便繼續航行至下一處,即美國波士頓,其後於1848年3月到達英國倫敦。
版畫《中國木帆船耆英》
紀念章
為了紀念這次“耆英”號抵達倫敦,鑄造了很多紀念章。
這些紀念章中,有一枚上面的題字做出了如下解釋:“這是第一艘繞過了好望角的中國帆船,也是第一艘出現在英國水域的中國帆船。該船長60英尺,艙深19英尺,載重800噸。船舵重7.5噸,主帆重85英尺,主帆長度截至甲板為85英尺。帆船使用柚木製造。1846年12月6日駛離香港,1848年3月27日抵達英格蘭,此時距離其離開廣州已有477日之久。‘凱利特船長’為該船的負責人。”
以該船為主題的紀念章有幾個不同的版別,他們對船隻的介紹有些微不同,關於其航程內容的題字也有所不同。
參與航行人員的面孔
或許這些紀念章中最為有趣的一款是繪有希生人像的紀念章。希生是廣州人,據報道,他也登上了耆英號。
廣東人希生
出售的關於“耆英”號的項目大綱,或是說宣傳冊,對希生做出了下面這樣的描述,“這是一名中國五品官員,朝冠上的水晶頂珠是區別其官品的標記。希生現年46歲,聰明、和藹、紳士。在航行期間,他學習了一些英文,但是他在運用英語的時候會帶入中國的語言習慣,加之他在發音上有困難,因此並不太好理解他的意思……希生是廣州人,在這次航行之前,從未離開這座城市超過10英里。”
船上的宣傳冊旨在將希生作為和“耆英”號會客廳中的珍珠、燈籠、犄角、琉璃和紙張一樣的奇物來向人們進行展示。
關於希生這人的真實情況可能從來都無從知曉,但是因為有紀念章和宣傳冊的存在,我們知道了參與這次航行的人是怎樣的面孔。
直到1853年前後,這艘船仍然停留在倫敦,之後再次被出售,並拖運至默西河。2年之後,一家當地報紙報道到,這艘船正在利物浦附近的港口慢慢腐爛,最終落入年久失修之境。
然而,“耆英”號留下的紀念章仍然保存完整。
這些紀念章既有私人收藏,也有一些成為世界各地公共收藏品的一部分。
香港有一艘“耆英”號的複刻品,儘管現代製造品和當代報告的準確性仍有爭論,但其中有一些內容無疑是編造的。
“耆英號”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