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福德·赫威特访华100周年”纪念章首打仪式在沪举行


“克利福德·赫威特访华100周年”纪念章

9月30日上午,“克利福德·赫威特访华100周年”纪念章首打仪式在上海新世纪纪念币制造有限公司隆重举行。

这枚有趣的纪念章由世界硬币大奖赛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余敏先生设计,旨在纪念克利福德·赫威特到华100周年。余敏先生自1980年至2020年在上海造币有限公司工作,该造币厂前身为位于上海的中央造币厂。

克利福德·赫威特(1869-1942)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哈尔斯顿,是美国造币厂总机械工程师,参与了费城、丹佛、马尼拉和上海造币厂的建造和装备项目。1920年冬,当时在马尼拉造币厂工作的赫威特来到中国上海,担任技术顾问,并帮助建造了中央造币厂,即现在的上海造币有限公司。赫威特制定了最先进的造币厂基建设备所需的技术规范。在他的建议下,中国自1920年至1922年间进口了许多现代铸币机器。赫威特的部分档现存于纽约美国钱币学会,我们可以从中知道,赫威特选择在苏州河边建造造币厂,因其铁路和水路便利,并且靠近上海银行业的中心。同时,他坚持造币厂应该在非租界地区建造(该区域採用国际利率)。

1926年,中央财政困难,直隶和奉天派系争端不断,因此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建造造币厂,赫威特也回到了美国。但在1928年,他从美国返回中国,并在1930年完成了中央造币厂的建设工作。1931年,在赫威特支持下,设计出了全国流通币,即孙中山帆船银币,时至1933年3月1日,造币厂开始全面生产新版的孙中山帆船银币用于一般流通。该币的模具由美国费城造币厂首席雕刻师约翰·辛诺克(John Sinnock)雕刻。这是中国第一个採用单一单位的铸币,取代了中国原来使用的银两体系。中央造币厂规划时设计的生产力为每天500万枚银币,这可以与世界上最大的造币厂——费城造币厂相媲美。赫威特于1933年初回到美国,从此再未返回中国,退休后去到圣地牙哥。1933年末,中国政府曾因造币厂的设计和生产问题邀请他再次来华,但他由于健康原因未能再次前来。

出席首打仪式的嘉宾有:纪念章设计者,即世界硬币大奖赛终身成就奖得主余敏先生、上海新世纪纪念币制造有限公司创办人裔式忠先生、冠军拍卖总裁周迈可先生、NGC业务拓展总监赵振阳先生、NGC终审评级师Michael Corley先生、原上海造币有限公司书记顾军先生等。

 

首打仪式前进行会面
左起:周迈可、赵振阳、Michael Corley、余敏

设计师余敏操作压印首枚纪念章

 

(左起)Michael Corley、裔式忠、余敏欣赏首枚纪念章

裔式忠与Michael Corley合影

 

周迈可操作压印纪念章

裔式忠与周迈可合影

 

压印机上的纪念章

 

左起:Michael Corley、周迈可、裔式忠

 

首打仪式后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