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從小就很喜歡錢幣,踏入社會嘗試了幾種工作之後,心想如果能把嗜好當作終身行業那一定很幸福。而當時台灣錢幣界也正是萌芽的階段,1980年,李振興所開設的集集郵幣社剛好缺人手,這是難得的機會,筆者毛遂自薦,順利地進入集集郵幣社接受專業訓練。
李振興錢幣商鋪廣告
當時收藏錢幣的風氣非常鼎盛,又因李振興是國際錢幣界的知名人士,也是台灣錢幣界的龍頭,所以筆者有幸能見到很多很多珍稀錢幣,大開眼界,又經常有機會接受前輩們的熱心教導,收益良多。當時流行台灣漁船,用電子錶與大陸漁船交換銀元,一袋袋的銀元幾乎全部都賣給了李振興,只要錢幣一到,筆者就必須挑燈夜戰,把贗品挑出,裡面也常有奇怪的錢幣,從中不但增強了鑒定能力,也增加了很多專業知識,進步神速。終於1984年學成開業正式成為台灣錢幣界的一份子,展開了錢幣生意的啟程。
李振興(右)與友人
當時海峽兩岸還未開放,大陸古錢、銀元都走私於香港再輾轉賣到台灣,所以筆者就經常港、台兩地跑。而每年的9月初香港均有舉辦盛大的國際錢幣拍賣會及國際錢幣展銷會,參展商都是世界各地的大幣商,場面浩大而熱鬧。拍賣會上的中國珍貴錢幣常看到台灣同好互相競標,落槌時也常聽到驚歎聲之後就一陣掌聲。外國人都知道中國錢幣的最後買家一定是台灣人。這是台灣錢幣界的全盛時期,筆者也常以此為榮。但是好景不常,1984年底,台灣錢幣界龍頭李振興驚傳倒閉,同好之間頓失重心,影響之巨,始料未及,尤其一些老前輩在傷心與灰心之餘,紛紛賣出藏品,退隱江湖。古人常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隔年,台灣社會爆發了眾所矚目的十信弊案,引發金融風暴,重創了台灣的經濟,錢幣經營當然是雪上加霜,仿佛從天堂到地獄。同好們哀嚎遍野,台灣所有的錢幣商場冷冷清清,偶有客人上門均是賣家。有時筆者認為品相難得,價格便宜,買了也套牢。畢竟剛剛開業,資金有限,每賣必賠,這是台灣錢幣界最低潮的時期。市場上同業紛紛轉業,筆者也面臨了生活的壓力,為了養家糊口,不得已也有轉業的念頭。但是又放心不下對錢幣喜歡的執着,所以折中,早上到一家塑膠射出的工廠打工,下午回錢幣店顧店。做錢幣生意,曾有兩星期營業額是零的記錄,這種辛苦的日子約有三年多的光景。
中國人民銀行於1979年設立中國金幣總公司,負責發行中國當代金銀紀念幣的業務,直到1988年在香港成立分公司負責推廣海外業務,其實重點是台灣錢幣市場,因為中國錢幣不能公開進口,多了一層神秘感,又加上錢幣圖案設計得非常精美,很快就俘獲台灣收藏家的心。台灣錢幣界漸漸起死回生,筆者有熬出頭的感覺。重回戰場,發現台灣錢幣界大換血,不管業者與收藏家都是一些生面孔。筆者也極力爭取中國金幣總公司的台灣代理權,終於1989年取得台灣代理。雖然世界各地都有代理商,但他們都看好台灣消費能力,大部分都賣到台灣,台灣錢幣市場也成為中國金銀紀念幣的最大集散地。1990年,台灣媒體《民生報》專訪筆者時,筆者大瞻預測,將來必會賣回大陸,屆時價錢肯定漲翻天,事後都被筆者料中。但真正的漲幅,卻也在筆者預料之外。1995年,已經有少量回銷大陸。1996年,上海火車站的對面,一棟不夜城商廈淨空,四、五、六層向錢幣業者招商,筆者感應到市場轉移的時候到了,不經思索馬上拿下個旺鋪,開始海峽兩岸跑。果然點燃了大陸郵幣界的牛市。1997年,整個郵幣商場常被擠得水洩不通。店鋪只要預告明天要賣某品種,限量,賣完為止,隔天一大早肯定大排長龍。有一次筆者也去排隊,問前面那位老兄,這品種將來會漲價嗎?這老兄竟回答,買了就賺,管他那麼多。果然所有錢幣都漲價,其中有人坐莊的項目,價錢都亂漲,完全進入賣方市場。有貨者為大爺,量愈大價錢愈高,後來發現大陸缺少投資的管道,就把錢幣當作投資的工具。只買不賣,因為明天價錢肯定比今天高,所以幾乎變成了全民運動。這當然也引起了大陸工商局的注意,就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日的前夕出面干涉。那一天筆者剛好沒開店,據說有四家店的貨品被工商局全數扣押。消息馬上傳到全國郵幣市場,馬上降溫,回復之前的平靜。由於賣的人多,價錢就崩跌,一切回到原點。雖然經歷了此次的暴漲暴跌,但也確立了大陸的買盤實力是不可忽視的。
1999年大陸的郵幣市場又慢慢有了熱度,這次是古錢,還有清末民初的銀元登場。2002年就有香港的業者跑來台灣大量收購袁大頭,每家店的庫存都被賣光。再來向收藏大戶購買,量愈大價錢愈高。其實真正最後的買家在大陸。2005年後,袁大頭、船洋、開國紀念幣,價錢暴漲。國際錢幣拍賣公司的中國珍稀錢幣競標者開始變成大陸業者及收藏家,成交價也都創新紀錄。2007年,古錢、銀元、紙幣、當代金銀紀念幣價格同步大漲。市場的熱度愈炒愈高,2008年過後,一些錢幣界的第二代有如春笋般的冒出。筆者的兩個犬子也正式進入錢幣界。哥哥在台北發展網拍生意,弟弟進軍上海錢幣界最前線奮鬥,同時兩岸都有一批年輕的生力軍投入市場,青出於藍而勝于藍,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通過電腦,生意做得比以前更大,成交變得更快。2010年後的兩岸錢幣市場,有如脫韁的野馬,拍賣公司落槌屢創新紀錄。台灣老收藏家想賣藏品聽到價錢都目瞪口呆,愈晚賣價錢愈高。曾聽一個同業說,他出國旅行10天,回家說資產又增加了。居安思危,筆者認為行情已經脫序了。其他的藝術品如古董、玉器、字畫等據說價錢也是三級跳。更據說是有很多貪官把黑錢拿來投資與洗錢,所以才爆發這些藝術品價值脫序的現象。
2007年12月5日周建福(右2)與Karl Stephens
大陸新一代的領導人習近平先生上任后,把工作重點放在肅貪,藝術品市場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馬上降溫。終於結束了幾近瘋狂的遊戲。錢幣市場恢復了平靜,價錢也跌了,人潮不見了,買賣少了。筆者最近去了大陸的錢幣商場,發現每個老板眼睛都盯着電腦看,原來一個新興行業叫電子盤,深入了解,方知是把錢幣行情股市化,可以有買進賣出,但是通常是一些非常普通便宜的錢幣,只要有量,有人炒作,價錢就會暴漲暴跌。因為有利可圖,電子盤公司一直增加,熱衷的同業也愈來愈多。筆者個人的解讀這就是炒作。如果錢幣市場正常營運以前的經驗,市場有好有壞,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經過這次的興衰,只會讓市場更成熟,更穩健。但經過電子盤的攪局,一旦電子盤公司出事,可能會造成錢幣界更大的傷害了,對於將來錢幣市場的復蘇,就更遙遙無期了。
筆者進入錢幣界一轉眼已經過了卅五個年頭了,現在也已經退休了,對初涉者也只能提供專業知識的協助,覺得35年的過程是精彩的。每次看到拍賣目錄的每一個錢幣,都可回憶很多故事。記得兩岸剛開放探親,筆者曾專程拜訪大陸錢幣專家馬定祥先生。在上海與他老人家暢談了三天,了解早期上海錢幣界的一些趣事與秘辛,也從馬老先生身上得到不少錢幣知識,後來也認識了上海的幣商。當時他們對於錢幣的真假及行情都沒有台灣清楚。所以每約好看錢幣時,心情都很興奮的,因為都可以很便宜買到很滿意的錢幣。
還記得約1988年認識邁可先生,感謝他帶領筆者進入西方的錢幣世界。當時他是一個很有企圖心的小伙子,永遠有問不完的錢幣問題。後來眼看他創辦《東亞泉志》雜誌之後更創立冠軍拍賣公司,得到不錯的口碑,在錢幣界也確立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對筆者來說,是值得欣慰的。
2007年12月5日中華錢幣協會
左起:周建福、陳文濤、洪子林 、Karl Stephens、 周邁可、史博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