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浙江湖州雖小,因為是著名泉學家陳達農的家鄉而為錢幣界眾多友人所光顧。天賜遐齡,仁者自壽。2015年6月6日,陳達農十秩榮慶,數百名泉友雲集湖州,一起領略了這位泉界泰斗“漢柏秦松骨氣,商彝夏鼎精神”的百歲風采,回味熱議了先生70餘年的錢幣收藏研究之路(圖1)。
圖1 陳達農在弟子趙金星(左)、孫子陳棋(右)攙扶下步入百歲慶典宴會廳
陳達農,1916年生,字敬吉,號四顯齋主。西塞泉叟,浙江上虞梁湖人,長於湖州。大學學歷。祖上世代務農,父輩經營銀樓。陳達農19歲皈依基督,年輕時在華北神學院求學,獲道學士學位,以仁慈為懷,經年傳揚主福音。40歲起任湖州市東街浸會堂教師暨基督教堂牧師,後兼任民德小學校長。1977年糾正“反右”錯誤平反後進入湖州市博物館下屬的文物商店,1980年退休。其心地正直,性格倔強,生性恬淡,謙和節儉。一生好古,不輟辛勞,從事業餘考古近40年,尤嗜古泉。曾任政協湖州市一、二屆常委,三、四、五屆委員,為中國錢幣學會會員,浙江省錢幣學會理事。2011年獲“浙江省十大收藏家”殊榮。陳達農從1991年湖州市錢幣學會成立,連任三屆副會長,2015年8月換屆被聘為名譽會長,為推進湖州地區錢幣收藏研究事業付出了大量心血,功不可沒(圖2)。先生如今雖退出學會的日常事務,但仍表示每會必到,全力支持學會的工作。
圖2 陳達農主持湖州市錢幣學會2014年學術研討會
陳達農二十出頭與古泉結緣後,數十年如一日,藏、研並重,持之以恆。他以廣獵珍奇古錢、刻苦鑽研泉學、注重泉德修養、熱情提攜後學在泉界獲得良好口碑,其豐富的收藏經驗,深刻的鑒賞能力,嚴謹的治學精神,令人敬服的人品、才學,為後學樹立了楷模。
收藏
陳達農少年時在櫃櫥覓得一枚大型“龜鶴齊壽”花錢,愛不釋手,是為與古錢幣最早的接觸。25歲時一次從母親私蓄製錢中揀選200餘種,從此開始正式搜集古錢幣,與之結成情同配偶的金石良緣,迄今已75載。因機緣、眼力、財力俱佳,收藏頗豐。累計集藏過古錢幣4000餘品,除為捐款而拍賣、散失、被盜外,現存2000餘品。藏品中,既有咸豐寶蘇五百、銅質永安一千大型等珍稀品,又有不少殊異品,是謂“人以名存,泉則匯流”。陳達農集藏時,沒有現在可從網路和拍賣會購得心儀之品,而是慕泉而趨,徒步跋涉,四處搜尋,長年奔波於偏遠山區、鬧市地攤、市場店鋪,通過“藏家歸我,泉賈售我,親友贈我”之途徑,不斷豐富自己的藏品。
(一)從藏家處幸得。據陳達農記述,早年曾與泉家、湖城名醫潘瀾江結為忘年之交,潘初贈先生泉譜,繼而慨贈古錢100品,且外附生坑“靖康元寶”折二篆隸對錢,代女抵付三年房租。31歲時從本邑金石家王陬生妹處購得王氏遺藏空首布“陽”“羊”“武”“安臧”等5枚及檀匣儲藏之“王氏”布暨傳形者數枚。之後,又從古錢藏家宿儒姚牧青丈手購得四銖、大義、開元背丹等數十品,後續得直百背穿下陰文、小打半分圓穿、順治背二罕見品各一。40歲時從秀州基礎民處購得泉家袁克文舊藏“定千”鐵鏟布一枚,有“寶楚主人”及“寒雲”篆額,是泉載于袁氏《古逸幣志》,據謂由袁氏愛姬處流出(圖3)。先生“得之喜不寐,相對樂無休”。同年經樂於助人的顧保璋牧師作緣,以3.4萬元購得江都江夷白氏舊藏一甏銅錢,因其中有名品銀質西王賞功,天策府寶,銅質永安一千大、小二式,端平通寶背惠五西上鐵母,隆興元寶小平,大有元寶左旋讀小鉛錢,天盛通寶大錢,嘉靖極大錢(圖4),建炎重寶合背,大半兩,新莽“十布”,以及四川鐵錢百餘種,“竟至伴枕三日,興猶不衰”,成為湖州泉史上的逸聞。隨後泉運接踵而至,續有所獲(圖5)。
圖3 定千鐵鏟布(袁寒雲舊藏)
|
|
圖4 嘉靖通寶大錢(正、背) |
圖5 天啟通寶折十背八月四星(正、背) |
(二)從幣商處易購。陳達農40多歲時,以黃金貳兩貳錢折合當時22石米價,從幣商章某購得福楨珍藏數百品,以清錢居多,無一複者,其中“正德背西厘”推為奇品,他如天命漢字異文(天啟版)、順治背原清、康熙折三背宣、咸豐寶蘇當五十闊厚大、滾子銅錢、光緒板子、葉爾羌銅色金黃、合面等皆可珍。此外還有太平天國錢幣及小刀會、金錢會錢幣30餘種精品。可謂求之甘苦,得之偶然。曾以白銀壹圓購得名揚泉界之“咸豐寶蘇當五百”創見品(圖6),後被劣徒竊取出售,據悉經丁宗琪之手流入東瀛。
圖6 含有寶蘇五百的扇拓
(三)交換、贈送。潘瀾江雅愛壓勝錢,陳達農早年曾以雜式花錢150種易其明刀數十品;77歲時與德清袁兆熊交換得豎書“漢興”一枚。親友相贈亦不少,如初集古錢時,倪君投贈長腳四銖一枚(偽品);弟子高勇勇為答謝先生在最困難時對他的幫助,1993年將桐鄉出土的大泉五百泉樹贈予先生,泉家鄒志諒認為該錢樹是現存最早最完整體現鑄造工藝的錢樹(圖7)。
圖7 大泉五百錢樹
值的一提的是,陳達農於20世紀60年代,在湖州市區發現一枚大型太平天國鎮庫錢,收藏後捐獻國家,現存浙江省博物館。90歲時把自己的一部分錢幣通過中國嘉德拍賣,將拍賣所得90萬元中的50萬元捐獻慈善事業。
鑒賞
陳達農說“泉不在多,宜取其真;拓不在大,貴乎其精”。他認為“集錢,初學憑興趣,多寡憑資力,真假憑眼力,得失憑魄力,成就憑毅力”,其中辨別真偽最為重要。陳達農對古錢幣有獨到的鑒別能力,而且在區分珍貴程度上,認為細字勝於肥字,白銅勝於黃銅,餅錢勝於平錢,四決勝於四出,水銀勝於古漆,成套勝於單獨。這些經驗是他累月積年,摩挲了萬千古錢,閱讀了百十譜錄,遂循級而上的結果。
(一)總結出“測錢十要”。古錢幣因名目多、數量多、版別多、背文多、花式多、偽制多,故收集難度大。特別是鑒別真偽至關重要,怎樣識別偽錢?陳達農屢索蹊徑,從字文、質地、大小、輕重、形制、色澤等方面總結出“測錢十要”:第一要辨銅質,第二要區分夷漫,第三要觀邊有無,第四要度邊闊狹,第五要識穿大小,第六要看孔式樣,第七要視廓變幻,第八要留意碼記,第九要查點星月,第十要掌握風格。他認為“泉貴心悟”。對這十條若能熟練掌握,運用日久,自會神化,乃至達到翁宜泉氏“拈一錢入手,視幕背之形制而能推測面文,十得八九”之特技。
(二)對兩宋鐵錢,日本、安南仿宋錢、天國錢鑒別尤為深透。陳達農集藏兩宋鐵錢200品,其中半數為稀品,他認為偽品者“字可臨摹,遒勁不足;精整可擬,潦夷難仿;鐵質近似,鏽色失符;重量相等,聲分響瘖;況新舊鐵貨,前者拋擲不裂,後者砸碰即碎,日本、安南二國以仿北宋錢文佔多,仿南宋年號佔少;仿鑄光幕者多,有字者少,如背“正”“元”等紀年者更少,所知唯開禧背上“元”。日本仿鑄品可分三類,安南仿鑄品約分四類。左旋讀者,日本人獨好為之,並非出自安南鑄。太平天國大錢世多贗品,贗品有金質、銀質的,銅的更多,鐵的也有,甚至有鉛錫混成者。並認為銀錢是太平天國前期南京老鳳祥銀樓為太平天國當局所鑄的小型紀念章,不屬於流通幣。
(三)指出知名泉著和藏家藏品中的贗品。陳達農憑藉敏銳的鑒別眼力,對知名泉著在吸取其精華的同時,指出贗品或不足。認為《欽定錢錄》為高宗朝欽定,敞府庫收儲,但卷七大泉二十為偽品,因為大泉有二千而無二十,卷九應天重寶系慶曆改刻,通寶則真。丁福保《古錢大辭典》及《古錢大辭典補遺》系泉學集大成之作,但採引錢圖約20種失實,如刀布七、天顯通寶、天應通寶、天感元寶、元治通寶、永寧通寶、良金一朱、宜泉、東周大圜錢、金質西王賞功大、小兩種等。對日本《古錢大鑒》二卷30餘枚中國錢不真或誤斷予以指正。認為袁寒雲《古逸幣志》《泉簡》兩書精美稀罕品眾多,但其中有30枚為贗品及存疑者。不僅如此,對大藏家所藏亦能辨真偽。湖州潘瀾江一生集幣,費資頗巨,以獲一唐武后“大足通寶”譽滿泉林,珍稀品亦數不勝數。但在潘氏辭世後,其哲嗣斌璋整理舊藏,陳達農幸得同觀,揣摩真贗,逐一挑選精美,發現在2140品古幣中,有1/3為贗品。潘氏生前所藏偽品如此之多,可能別有用意。為使後學借鑒,遂撰《偽鑄古錢過目錄》,逐一追記。
(四)提攜後學,定期賞泉。柳靠風擺才瀟灑。陳達農的泉德、泉藏、鑒賞能力在當地廣受推崇,自然吸引了一批後學者,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與高勇勇、崔德明、高大銘、趙金星幾位弟子從1983年起定期聚會,品茗賞泉,對比真偽,探討疑難(圖8)。陳達農對此曾作一首打油詩:“一泉到手心歡顏,二人對敘說不完,三番四次查文獻,五神六脈費心弦,七嘴八舌抒己見,多種新鮮俱不全,久久終究難立論,十十足足系好錢。”儘管他們之間在工作地點、年齡、職業、文化、收入等方面有種種差異,但是共同的集幣志趣使之身心相連。通過以幣會友、互通有無、共同切磋,使各自的藏品日趨完臻,學識眼力不斷提高。如今這幾位弟子各有所長,在泉界嶄露頭角。
圖8 陳達農在家中與弟子們一起研討(2011年5月14日攝)左起:高勇勇、崔德明、陳達農、高大銘、趙金星
研究
陳達農以收藏起步,終生致力於泉學研究,其成果散見於考究泉學之點滴積累,評述諸家之譜拓泉著,所寫之跋、序、後記及人物軼聞,特別是2001年以來陸續出版的5部錢幣專著——《古泉學入門》《淙淙泉聲》《達農泉集》《太平天國錢幣考略》《西塞泉叟集錢芻言》(圖9)。他為弘揚泉學文化而筆耕不輟,誠如唐石父為先生《古錢學入門》作序所說:“且所述皆出經驗之談,所論盡屬根柢之語,學者可階梯以求,謂之暗室明燈,不是過也。”筆者認真拜讀了先生的5部大作,特別是從兩冊宣紙影印本一睹先生數十年收藏精品和研究心得,獲益良多。先生的論著詳於考據,絕無浮華之屬。既有經驗積累、人生感悟,又有學術研究。正如泉學大家戴志強1995年所評:“泉學之道深入淺出,實踐之路別有洞天。”
圖9 陳達農著作5部
(一)由玩賞上升為探索與研究。陳達農認為,收藏古幣,不能僅僅滿足于對藏品的簡單佔有,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藏品書法藝術和形制之美的享受上。因為古幣是中國古近代歷史的縮影,每枚錢幣都深深鐫刻著歷史的痕跡。要全面認識一枚古幣,必須通過實物去研究它背後的歷史,探尋所折射的時代資訊。這才是收藏的更高境界。為此,他購買了大量工具書和泉譜,潛心鑽研。每偶遇一、二佳品,務必搞清其時代,鑄造機構,發行數量,名稱、圖案的意義,面值,材質,以及和當時物價的關係,詳細登記,並將所查所思信手寫下,隨後引經據典,加以考證,深思慎取,形成觀點,系統整理,著書立說。他深有體會地說,每錢必具每朝風尚,檢點藏泉一遍,勝似重溫二十四史。
(二)從本域入手,從實際出發。陳達農深知研究錢幣首先要弄清本地貨幣史,於是他搜集資料,反復考證,撰就《吳興泉幣史沿革》,將湖州自商未至清代歸屬及歷代鑄錢機構、錢名、出土及存世概況交待得一清二楚。先生之錢幣研究文章,無論長短,皆實事求是,如在撰著《太平天國錢幣考略》時,因天朝鑄錢缺乏獨立的制度及官方的記載,私人筆記也涉及不多,加之該系列錢幣在太平天國起義失敗遭清方銷毀殆盡,給研究太平天國錢幣留下諸多困難。先生依據實物,參考文獻,儘量地克服主觀臆斷,部分見解和史學前輩有所出入,但卻是實事求是的產物。
陳達農一生坎坷,也從集幣中贏得歡樂。如今儘管百歲,依然步健腰直,思維敏捷,還常常研習書法,為泉友鑒賞古錢,為湖州市錢幣學會的發展出謀劃策,關心泉界動態。稱其為中國泉界有影響的一位“藏者、學者、壽者、仁者”,當之無愧。
(本文圖片為湖州市錢幣學會副會長高勇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