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票樣票

最近,一位收藏家朋友向我諮詢有關一枚印有孫中山先生形象的中國三分郵票樣票[152E]的資訊,這引起了我的注意。該樣票發表在1949年1月的《Essay Proofs雜誌》第21期第24頁。由於一些偽專家譴責該樣票“明顯是假的”,因此我認為有必要提交一些已在中國發表的、為數不多的間接資訊。
 


[152E]



幾個月前,《上海現代郵票期刊》的封面上使用了一個類似的5分藍綠色樣票的彩色複印品,該期刊最近一直在以這種方式發表一系列文章。在隨附的凸版印刷中沒有刊印關於它的內容。然而,在翻閱我的圖書館中其他中國郵票期刊時,我發現1936年《新光集郵月報》票,並以一對橫式相連的此樣票來進行說明。這篇文章似乎是根據《中華小品》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寫的,講述了這枚樣票是由孫中山親自挑選,用來紀念1911年辛亥革命的設計。孫中山去世後,人們在他的私人物品中發現了這枚樣票的設計原稿,由此可以推測,它是孫中山十分珍惜的紀念品。孫中山派他的秘書唐文治安排發行郵票,並由曾為新成立的共和國印製了許多大清郵政郵票的上海商務印書館製作。這些郵票是在無浮水印的紙上加蓋的,每張50枚,顏色為深綠色。然而,由於當時發生的政治事件,孫中山成為了臨時總統,而袁世凱成為了總統,孫中山未能成功發行這些郵票。由於袁世凱對此表示反對,雙方最終達成妥協,於1912年發行了一套12枚印有孫中山肖像的中華民國光復紀念郵票,以及一系列印有袁世凱肖像的中華民國共和紀念郵票。

為了讓那些沒有機會接觸到上述中國文章的收藏者瞭解情況,我列舉了3分票和5分票設計上的細微差別。

在3分票中,上方弧形標籤上的6個篆體漢字是彩色的,背景透明;而在5分票中,同樣的字是無色的,背景是彩色的。在3分票中,肖像周圍的背景延伸到文字周圍的花紋和肖像左右兩側的裝飾物處;而在5分票中,背景被橢圓形輪廓外的垂直無色線條所截斷。郵票上的法語題字“REPUBLIQUE CHINOISE”與之相似,但其處理方式與上方標籤相反。在5分票中,沒有像底部的“THREE CENTS”那樣的英文來表示價值,因此這個價值是雙語的。取而代之的是兩個漢字,但它們只是模糊不清地再現在郵票上,因此無法準確辨認。畫像左右兩側上下文字之間的裝飾物的處理也不同,中間的裝飾物(如果是漢字,則為漢字)由明顯的無色帶勾勒出來,與左右兩側的裝飾物相接。毋庸諱言,放大鏡對判斷這些數字是漢字還是裝飾物毫無幫助,因為通過半調網屏複印的郵票的放大率在放大後只會更加分散。《Essay Proofs雜誌》的複印品比《新光集郵月刊》的複印品清晰得多,因為它是通過更精細的螢幕在銅版紙上印刷的,而後者是在劣質的新聞紙上印刷的。這兩張肖像畫非常相似,主要區別在於3分票中人物的鬍鬚似乎更濃密,而5分票中人物的鬍鬚則修剪得有棱有角。後者的面部表情似乎比較平淡,缺乏表現力。

關於這些樣票上的法語題字,最顯而易見的解釋是,法語是萬國郵政聯盟的官方語言,中國在1896年才正式加入該組織;而且在籌備這些郵票時,法國人T.帛黎是當時的郵政部長。在革命時期,郵政事務正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之中,直到最近(1911年5月30日),郵政管理局才從中國海關中分離出來,因此當時為共和國擬發行的新郵票使用法語樣票是完全符合時代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