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套郵票新發現

郵票專家們對中國首套三枚郵票非常感興趣。雖然自已故的南基韋爾先生(Mr.Nankivell)首次呼籲關注不同大小的郵票以來,這三枚郵票已經得到了相當廣泛的研究,但在寫下關於這個話題的定論之前,仍有許多工作尚待完成。郵票的設計古雅,具有明顯的東方特色,中心部分是一條威風凜凜的雲龍。我幾乎不需要對郵票的設計進行詳細描述⸺我的讀者們無疑都很熟悉這些郵票⸺但我想指出,雖然三枚郵票的中心部分乍一看是相同的,但事實上,如果仔細比較細節,每一枚都大不相同。我在1904年為《月刊》寫的一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這些差異,但就目前而言,向學者介紹一下龍上方和下方的線條形狀、中心的小龍珠以及圖畫底部的小水珠就足夠了。在壹分銀郵票中,有五個這樣的小水珠;在叁分銀郵票中也有五個,但在龍的左後爪下面只有一個小水珠,而不是兩個,另一個水珠在右後爪附近;在伍分銀郵票中只有四個小水珠。我想提醒大家注意這些小水珠,因為不久後我將在一個相當重要的發現中再次提到它們。這三枚不同面值的郵票之間的設計差異毫無疑問地證明了它們是分別由一個完全獨立的母模逐枚翻制的。
 


大龍郵票一套:壹分、叁分、伍分


當南基韋爾先生首次描述這三枚郵票之間的差異時,他認為它們是平板印刷的(《月刊》,1907年6月),儘管我相信他沒過多久就放棄了這一觀點。無論如何,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因為這些郵票無疑是由20或25個獨立的電鑄版組成的小印版印刷出來的。這些電鑄版顯然是直接由原始母模鑄造而成的,並且很可能每種面額不超過25個。

雖然大多數中國郵票的收藏家都知道郵票有不同版式,但勒夫雷司先生(C.L.Harte-Lovelace)先生在1908年12月19日發行的《吉本斯郵票週刊》(Gibbons’ Stamp Weekly)上發表了一篇有趣的文章,首次對印刷的差異進行了全面且清晰的描述。儘管勒夫雷司先生所有的推論都是正確的,卻吃了材料不足的虧。而我現在也許可以為這些有趣郵票的集郵史增添一點色彩。

大約18個月前,我從一家知名的英國公司那裏收到一批中國郵票,以及如下信件:“我們剛剛購買了一批第一版和第二版中國郵票,這些郵票是由中國海關的一位高級官員帶回來的,其中包括一些無齒孔的方連郵票影本和一些全張郵票。我們隨函寄給你一冊這些雙連郵票、成條郵票和方連郵票,並特別提醒你注意膠裝和無齒孔的壹分銀郵票。吉本斯的目錄中叁分銀郵票是這種情況,壹分銀不是。其他的無齒孔郵票要麼是印樣,要麼更有可能是來自印刷商的廢紙。”我立即購買了所有能買到的大全張,在檢查這些郵票時,我有了一個重要的發現,即這三種面值的郵票在發行前都有輕微改動。換言之,我發現由25個電鑄板印制的無齒孔郵票顯示出了在任何已發行的有齒孔郵票中都沒有的特殊性。這些特點包括在左邊第一個水珠和下面龍的後爪之間的圖案底部多了一個小水珠。因此,壹分銀和叁分銀郵票各有六個小水珠,而不是通常的五個;伍分銀有五個水珠,而不是通常的四個。由於每種面額的25個電鑄板都有這些多餘的水珠,顯然它們是刻制在原始模具上的。我不知道這個多餘的水珠可能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根據中國人的觀念,它顯然是有誤的,因為這個不規範的水珠被仔細地從其他75個電鑄板中移除了。此外,移除時並沒有破壞電鑄板的版式,我們發現每一個“未發行”的種類都與定期發行的郵票的第一種版式完全一致。在進行移除時,印刷的郵票上出現了由短線或圓點組成的偶然變體,這對指導這些郵票的印版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