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記幣——中國最受“冷落”的錢幣領域

中國使用貨幣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從未中斷。這要追溯至3,000多年的商周時期,當時最早使用的貨幣是貝殼和空首布。之後出現了蟻鼻錢和刀幣,公元前約350年周朝末期出現了最早的圜錢。

2,000多年前,隨着秦“半兩”圓形方孔錢和“王莽”錢幣的使用日益廣泛,中國進入了錢幣史上一段獨特的歷史時期:近2,000年來,方孔圓形鑄幣(與西方使用打製幣不同)一統天下,且沒有中斷,直到1911年清朝被推翻,才退出中國錢幣歷史的舞台。

除了中國日常交易使用的翻鑄錢幣外,日本和歐洲國家也在貿易往來中向中國逐漸輸入銀元。中國使用的第一枚西方錢幣是墨西哥製作的西班牙切割銀,中國福建沿海一帶發現了很多窖藏的西班牙切割銀。銀幣上的紀年是從17世紀中期持續到17世紀晚期。其中有幾個窖藏的切割銀錢上有戳記,這些戳記是早期證實銀幣之成分品質的保証措施。

 

西班牙8里亞爾銀元,1807年墨西哥市鑄造,高林收藏
“人像幣”曾是幾十年來世界貿易使用的主要貿易銀元。藏家若有耐心,可能集齊完整一套。

 
早在西方的羅馬時代,就有了採用標記或蓋戳證實錢幣質量才能被市場接受的傳統。中國亦然。當時交通不便,外國商人可能要等好久才能再次見到中國的合作夥伴(如果還能見到的話),主要是商人之間的信任基礎不牢固。為此,貿易中使用的大量銀元需要證實其質量,驗銀師應運而生。驗銀師的工作就是銀圓(和銀塊一樣)稱重和成色評估。每枚銀元上都有驗銀師獨特的標記或戳記,這就像是簽名,保證銀元可以在貿易中被接受使用。
 
1879年墨西哥8里亞爾銀元,上有墨印,高林收藏。
錢幣上的墨印源自19世紀晚期的上海,優點是不會損壞錢幣。

西班牙切割銀錢在18世紀20年代停止使用,之後開始使用機製幣,並不斷增加鑄造量,為的是用於貿易于東方國家。與中國以往使用的錢幣不同,這些機製幣呈全圓形,重量和成色標準一致,幣面有國王肖像。隨着中國貿易地位日益重要,這些機製幣也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入廣州,常見有被戳記驗證之銀幣,目的是便於市場接受和廣泛使用。這些機製幣對中國錢幣產生了重大影響,中國第一枚機製銀幣台灣老公銀就是仿西班牙銀元(俗稱“本洋”)而製,西班牙銀元是當時貿易往來使用的主要錢幣。

當時中國使用的西班牙銀元數量巨大,而且幾乎都有戳記,這些外國幣實際上成了中國錢幣,成為中國貨幣史的重要部分,這一點意義重大。且不論這些錢幣在哪里鑄造,事實是他們都流入了中國,并被打上戳記,進入中國商貿交易活動,成為了中國錢幣。

戳記幣的數量實在多得驚人。大多數錢幣當然是來自歐洲主要的貿易國(西班牙、英國、荷蘭等),不過也有來自夏威夷、巴西、英格蘭甚至教皇國的稀奇古怪的銀幣。這些銀幣跟隨着水手或裝在銀箱柜裡而來到了中國,並在中國被打上了戳記。
 
       
1883年夏威夷壹圓銀幣,可能是孤品,背面有單字“同”字戳記,Rich Licato收藏

      
1684年教皇國羅馬皮阿斯特銀元,帶“万”字戳記,極罕見,Rich Licato收藏(納粹标志方向相反)

 
戳記幣的歷史非常有趣,至今已有300年歷史。然而,中國收藏家卻鮮有對戳記幣感興趣,這有點奇怪。收藏戳記幣者多是西方人,特別是美國人。筆者對此有點困惑。美國的確曾鑄造過貿易銀元,但在中國僅使用了短短六年時間(1873-1878)。不過,戳記幣關乎於中國歷史,對中國經濟和錢幣學發展起過關鍵作用,為何中國人對這項重要的錢幣遺產不感興趣?依筆者之見,主要原因或許是戳記被視作對錢幣的一種“損壞”,也不會引起追蹤錢幣背後歷史的興趣。其次,誰何時何地做了這些戳記,更是無從可尋。信息缺乏更難以系統收藏。最後,第三方錢幣評級機構的“入盒”也是藏家避開戳記幣的一個原因。戳記降低了錢幣評級分數,如要入盒,評級盒上將會標註“細節描述”,這可不是利多之好信息。雖說如此,戳記幣見證了當時中國的貿易發展,經歷了鴉片戰爭,漂洋過海來到中國,頗具歷史傳奇色彩,是中國錢幣學最“誘人”的領域。
 

1887年舊金山造美國貿易銀元,高林收藏
該品種在美國擁有龐大的收藏群體

對筆者而言,戳記幣是中國錢幣最有趣的領域,為此還獨家創辦了戳記幣新聞通訊《戳記幣新聞》(Chopmark News),這也是戳記幣藏家俱樂部季刊。戳記幣藏家俱樂部(Chopmark Collectors Club (CCC))會員有藏家、幣商和研究學者,共同的愛好是戳記幣并迫切希望了解戳記幣更多知識。若您感興趣,歡迎與筆者聯繫,屆時將會郵件發送您一份《戳記幣新聞》。目前只有英文版,希望不久可以有中英雙語版。

期待您的來信!
高林
chopmarknews@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