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戶部一兩金幣系列

1902年,在鎮壓義和團運動之後,中國簽署了新的條約,同意按照西方的標準改革貨幣。同年,中國政府開始在天津建立中央造幣廠。作為中國海關總稅務司,Robert,Hart爵士受命為新鑄錢幣提出建議。他建議鑄造一套面額包括一兩、半兩、1/4兩和1/10兩的銀幣。1903年,袁世凱派滿洲戶部尚書那桐前往日本,學習日本造幣技術,並聽取關於在天津新建造幣廠的建議。1903年,遵循Hart的建議,一套面額為一兩、一錢、二錢、五錢和五厘的銀質樣幣為戶部鑄造出來。這些樣幣被記錄在耿愛德(Eduard Kann)的《中國幣圖說匯考》中,編號Kann,927-931。後來,受到日俄戰爭的影響,中央造幣廠直到1905年才正式運行。

1903年戶部樣幣被鑄造出來時,中央造幣廠仍處於計劃階段,它們是在哪里生產的呢?幾乎可以肯定,樣幣的幣模是在日本的大阪造幣廠製造。由於那桐曾被派往大阪造幣廠學習,這個推測非常合理。而樣幣一定是在重建的北洋造幣廠製造的,當時流通的戶部銅元(Yeoman,3-5)也是在這裏製造。北洋軍工造幣廠建於1896年,1900年夏天在義和團戰役中遭到破壞,但在1902年得以恢復生產。

 


耿愛德


這可能只是一個有關一套精美的中國錢幣的有趣故事。然而80年後,故事發生了新的變化。1982年9月,在香港金錢公司拍賣會上,一枚1903年戶部一兩金質樣幣首次公開亮相。這枚錢幣可謂前所未見、聞所未聞,當時的拍賣目錄上描述了一些奇特的資訊。根據拍賣目錄,只有五枚戶部一兩金幣被鑄造出來。如果這個資訊是真的,這枚錢幣是從哪里來的呢?目錄上還寫明了,這枚錢幣曾名列和標價於1981年出版的T.K.Su《中國錢幣目錄》裏。迄今未知的錢幣如何在目錄中定價呢?

1986年香港金錢公司拍賣會上,又出現了一枚1903年戶部一兩金質樣幣,另一枚樣幣出現在該公司1987年拍賣會,該公司還於1990年售出了一枚。同時,二錢金質樣幣也開始陸續亮相。第一枚出現在香港金錢公司1983年拍賣會,該拍賣目錄上提到,還有一枚幾年前被以私人交易方式賣出。1988年金錢公司拍賣會上,二錢金幣再次出現。

這些金質樣幣從哪里來,為何它們以前從未出現過?答案也許藏在一本1990年出版的錢幣拓片書籍裏。這本《戴葆庭中外錢幣珍品集拓》分為兩部,呈現了大量的錢幣拓片。第二部書裏集合了豐富的中國機製幣拓片和幣模拓片,其中就包括1903年戶部一兩和二錢幣模的正反兩面拓片。這兩種幣模確實存在,並且由私人收藏⸺而幣模是製造戶部一兩和二錢金幣的必需品⸺這一事實令人無法忽視。這意味着很可能在1970年代,有人私自用這些幣模鑄造了精美的一兩和二錢金質幣。如果這是真的,如果香港錢幣拍賣公司的老闆Richard Nelson與重鑄錢幣的人有聯繫,這就能解釋他為何能在拍賣目錄裏闡述只有五枚一兩金幣存世⸺一定是鑄造金幣的人告訴他的。

五枚這個數字可信麼?首先,這是一兩金幣的數量。1982年以來,這些一兩金幣很少出現在拍賣會上,僅出現在1995年2月新加坡泰星拍賣、1997年中國嘉德拍賣、2002年3月新加坡Baldwin-Ma-Gillio拍賣、2005年冠軍ebay網路拍賣;2005年11月北京誠軒拍賣。綜合以上資訊,五枚的數字可能是準確的。

接着需要問的問題還有:到底誰在1970年代擁有戶部錢幣幣模,幣模現在又在何處呢?也許戴葆庭從未收藏過幣模。戴葆庭(1895-1976年)因其擁有的優質錢幣拓片而聞名。多年來,他購買了很多珍稀錢幣,為這些錢幣製作了高清拓片,然後賣掉以購買其他錢幣。他還借來其他收藏家的錢幣用來製作拓片。1936年,戴葆庭出版了一本拓片合集,但那本合集裏只有150張錢幣拓片。在之後的歲月裏,他繼續收藏和製作錢幣拓片。1990年的拓片合集包含了超過2000枚錢幣拓片,其中一枚錢幣造於1948年。我們不知道他是在何時製作的戶部幣模拓片,也不知道當時幣模的主人是誰。

Jack Klausen也許可以討論這個問題。Klausen是一位在堪薩斯城和加利福尼亞著名的錢幣經銷商。1964年,Klausen購買了邱文明(Arthur,B.,Coole)收藏的中國錢幣,並在隨後幾年中不斷豐富中國錢幣藏品。1980年代,Klausen獲得了一對1907年北洋一兩銀幣(Kann 938)的幣模。1983年夏天的ANA錢幣大會上,出現了一枚前所未見的1907年北洋一兩金質幣,售價僅2750美元。出售該幣的錢幣商解釋,價格如此之低是因為該幣是在近十年裏由Jack Klausen用原始幣模以及奧地利100 Korona金幣鑄造的。有一些鑄造工藝粗糙的樣幣能看出奧地利錢幣圖案的原始痕跡。這對原始幣模後來在1988年2月Spink-泰星聯合拍賣會上被售出。之後,Klausen否認他重鑄了錢幣,但一些瞭解他的幣商仍然表示他就是錢幣的鑄造者。Klausen與1903年戶部金質樣幣有關聯麼?很遺憾,隨着Klausen於2002年去世,他已經不能回答這一問題。

另一位在世並在20世紀70至80年代與Klausen有聯繫的人是一位臺灣幣商李振興(J.S.,Lee)。1976-1977年,李從Klausen手裏分批購買了邱文明藏品。2007年12月,李在臺灣接受訪談時說,Klausen於20世紀60年代購買了一系列幣模,包括南美和緬甸的幣模、孫中山和袁世凱錢幣幣模,以及一對1907年北洋一兩幣模。李向Klausen購買了一些緬甸和南美幣模,但並沒有購買北洋幣模。李沒有證實Klausen是否用北洋幣模重鑄了金幣。

李還提供了一些有關中國幣模的資訊。他說在20世紀80年代,他購買了戶部一兩、二錢和一錢的正反雙面幣模,這些幣模來自曾為瑞士銀行工作的瑞士幣商,而這位幣商娶了一位日本女士。這些幣模曾在日本出現過。那麼這些幣模現在在哪里呢?李表示他仍然收藏着這些幣模,但從未重鑄過任何金幣。李後來於2018年去世,幣模轉給了他的妹夫張明泉。張明泉出版的《大漢錢幣》一書裏有幣模圖片。我們還是要問,幣模是什麼時候被用來重鑄金幣的?到底是誰重鑄了金幣?從我們的研究來看,似乎是瑞士幣商於1970年代重鑄了金幣。其中一些金幣賣給了東京著名的錢幣商,還有一些出品給了理查德·納爾遜(Richard Nelson)金錢公司的拍賣。

 


這枚一兩金幣在1997年中國嘉德拍賣售出,與一錢金幣及貳錢金幣一起以1320000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已於2021年6月在HA拍賣亮相,NGC PR64,成交價144000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戶部一錢的幣模並不在戴葆庭的拓片集中。是因為當時戴葆庭並未收藏有一錢幣模,還是因為一錢幣模很難製作拓片?大家都知道一錢金幣的存在,但很奇怪,第一枚一錢金幣直到1995年才出現在拍賣會上。1995年2月泰星新加坡拍賣和1995年8月泰星香港拍賣都出現了一錢金幣。還有一枚出現在1999年泰星拍賣,另一枚出現在2001年3月Baldwin拍賣。最近的一錢和二錢拍賣是在2006年6月北京誠軒拍賣會上。

儘管大多數證據都無法證實,但有一點很明確:1903年戶部一兩及一錢、二錢金幣是在1970年代被人用現存於臺灣李振興先生手中的原始幣模私自鑄造。然而,中國錢幣研究很少會如此簡單。著名的中國錢幣收藏家耿愛德曾在《錢幣簡報》1951年9月刊上發表了一篇隱晦的文章。耿愛德在文中寫道,他曾看到過一枚1903年戶部五厘金幣,這枚金幣由上海收藏家秦子幃收藏。耿愛德顯然並沒有把這個資訊記錄在他的《中國幣圖說匯考》裏,因為這是一套近乎奇幻、非正式的錢幣。如果這個資訊是真的,那就引發了很多問題。首先,為什麼從未有過其他關於戶部五厘金幣的記錄?其次,金幣是在北洋還是天津造幣廠鑄造,還是由私人鑄造(可能在20世紀40年代)?第三,戶部五厘錢幣幣模現在由私人收藏麼?如果是的話,被誰收藏了呢?

 

1903 年戶部五分金幣拓片,來自上海收藏家秦子幃,製作於1941年


根據現有證據,我的結論是,1903年戶部一兩、一錢、二錢金質樣幣實際上是在1970年代的某個時間,被人用原始幣模私自重鑄,未經官方授權。也許是瑞士的瑞士幣商重鑄了這些金幣,但每一種金幣都存世稀少,可能僅存5套。五錢金幣從未出現或被報道過;耿愛德1951年曾報道過一枚五厘金幣,但從此再也沒有人看到過這枚錢幣。

附錄

● 在劉改造1979年中國錢幣目錄中,有一枚1903年戶部一兩樣幣。因此,這些金幣一定是在1979年之前鑄造的。

 


● 還有一枚樣幣出現在1990年鴻禧美術館出版的《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裏(臺北,1990年,222頁,彩色錢幣圖片,精裝書籍。張秀青清朝珍稀錢幣藏品,中英雙語(by馬德和)。)

 


 


 

       1990年鴻禧美術館《中國近代金·銀幣選集》中的一兩金幣,2005年在誠軒拍賣上售出
 


 

2005年冠軍Ebay網路拍賣賣出的戶部一兩金幣,UNC,來自一位臺灣收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