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摩根與近代中國

J.P.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1837-1912)是美國近代史上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財團――摩根財團的創始人,旗下事業橫跨銀行、金融、電信、電機、鋼鐵、鐵路、紡織等領域,無一不居於世界領先甚至獨佔地位。


J.P.摩根


如果將J.P.摩根視為當時美國經濟的真正主宰,並不誇張。

為安撫國內白銀利益團體,美國曾在宣佈實施金本位制後又於1890年通過了《謝爾曼白銀採購法》(Sherman Silver Purchase Act),然而這也使得美國財政部庫存黃金銳減到不足1,000萬美元,整個國家的貨幣體系瀕臨癱瘓。好在後來因着摩根財團及羅斯柴爾德家族提供的350萬盎司黃金,美國才度過難關1

1901年,摩根財團的商業版圖進一步擴大,以創紀錄的4.8億美元鉅資並購了鋼鐵大王卡內基(Andrew Carnegie,1835-1919年)的鋼鐵公司,從此壟斷了美國鋼鐵業。

與此同時,摩根財團的腳步已邁入中國。1900年,清政府批准興建粵漢鐵路對外借款,摩根財團便是其主要幕後投資人。不過後來由於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蓬勃發展,最終清政府收回了“粵漢鐵路”的路權。然而鐵路公司的腐敗,使得築路工程難以進展。到了1911年,J.P.摩根再度代表美國,與英、法、德三國合組銀行團,為清政府提供550萬英鎊的國際聯貸,並在各國發行債券。不過債券的發行激起了民間的反抗浪潮,各地隨即爆發“保路運動”。其後“武昌起義”打響了推翻清政府的第一槍,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迅速終結了奄奄一息的清王朝。此後,絕大多數的借款也成了爛賬,有些美國債券持有人至今仍念念不忘中國舊債。2


1919年J.P.摩根旗下芝加哥大陸商業信託儲蓄銀行代理中國發行的1000美元庫券


不過,摩根財團對於中國市場的興趣並未就此打消。1916年,摩根財團旗下的芝加哥大陸商業信託儲蓄銀行(Chicago Continental and Commercial Trustand Savings Bank)與當時的北洋政府簽訂了一筆500萬美元借款合同,定期三年,並由美方代為發行庫券。然而1919年借款期滿後,因中方無力清還本息,雙方又議定發行三年庫券550萬美元,贖回舊券。

對於J.P.摩根而言,借款只是手段,看中的不外是隱藏背後更大的商業利益。只是,天機不可洩漏。

J.P.摩根究竟看中什麼?從1900年起,所有與摩根財團有關並以中國政府名義所發行的公債、庫券,上面的圖案都透露出玄機!

這些債券,並未採用人們所熟知的天壇、長城、紫禁城城門等景點圖案,而是刻意選用了湖北武昌的地標――洪山寶塔。原因在於湖北武漢有着晚清中國最重要的漢陽鐵廠與漢陽兵工廠。該鐵廠由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一手創辦,因經營不善長年累賠,因此成了摩根財團的投資目標。
 


湖北武昌 洪山寶塔


不過,一戰爆發後,歐洲列強忙於戰事,無心於遠東事務,導致日本在華勢利獨大、氣焰正盛。為了避免開罪日本、重申在中國尊重“門戶開放”政策,1917年11月,美日簽訂了《藍辛石井協定》(Lansing–Ishii Agreement),該協定既強調中國門戶開放,也承認日本在華的特殊利益。在這種自相矛盾的協議內容下,日本得以“名正言順”地警告並驅趕美國在華活動,美國在華貿易因而大幅退潮。3

受此影響,摩根財團原有意投資的湖北鋼鐵、兵工產業,根本無從進一步發展。因此,集團董事會決議將原本自行承購的1919年借款庫券全數轉讓美國太平洋展業公司(Pacific Developemnt Corp.),結束二十年的佈局,就此退出中國。

在此前門戶開放政策下,大批美國企業前來中國尋求商機,美國在華貿易在短時間內變得興盛,但1920年之後,在日本的脅迫下,除了部分洋行買賣及慈善事業(如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協和醫院等)得以保留之外,美國在華的大型投資迅速退燒,不啻標誌着其遠東政策的一大挫敗。

注釋:
1  Hoffman, Charles. The Depression of the Nineties: An Economic History. 1970. p. 112-118.
2  戴學文,2017,《從臺灣海防借款到愛國公債,歷數早期中國對外公債(1974-1949)》臺北 : 商周出版。
3  Carl P. Parrini, Heir to Empire, United States Economic Diplomacy, 1916-1923. p. 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