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金幣大珍:中國新疆餉金金幣品種考辨⸺兼論錢幣史料的輯軼與辯偽

摘要 清朝末年,清政府對貨幣政策進行了反思與重構,關於施行金本位制還是銀本位制的幣制之爭相持數年。期間,作為金本位制支持者的新疆布政使王樹枬等人約在1907年主持鑄造了全國唯一正式發行的、用於流通使用的機製金幣“餉金金幣”。隨後成書的《新疆圖志》記載的“金圓共分一錢、二錢兩種”之說,被後世泉界視為定論,使得包括耿愛德在內的中外錢幣藏家和研究者將民間出現的兩種面值即“餉金五錢”“餉金一兩”金幣視為臆造幣。直到一個世紀之後,“餉金五錢”金幣實物再度以專業博物館藏品身份面世,方才突破因錢幣史料散軼而形成的“先入為主”之思維定勢。然而已證實的“餉金五錢”金幣與耿愛德所刊“餉金一兩”金幣臆造幣具有相似的同心圓痕跡特徵,這為探討“餉金一兩”金幣(無紀年)的存在與否提供了線索。

關鍵词 清末,幣制,金本位,新疆,餉金金幣

引言

清朝末年,清廷和地方督撫大員對於幣制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金本位制和銀本位制的支持力量勢均力敵。就是關於銀圓的鑄造面值,也有許多不同的主張,最重要的是七錢二分說和一兩說。結果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九月間由會議政務處會同資政院議定大清幣的制度,擬以一兩為單位,成色為九八足銀。度支部認為九八成色不大適宜。後來在宣統元年(1909年)設立幣制調查局,宣統二年(1910年)頒佈《幣制則例》,正式採用銀本位,以銀圓為貨幣的單位,重量為庫平七錢二分,成色千分之九百,名為大清銀幣。1新疆餉銀銀幣和餉金金幣也是在這場爭論的背景下鑄造流通的。

有清一朝以來,新疆白銀主要源自內地省份之協餉,但新疆礦藏豐富,地產砂金,亦有銅鉛諸礦。1897年,新疆巡撫饒應祺奏准經上海禮和洋行購辦銀圓、紅錢機器並在迪化開辦新疆機器局,還使用機器開採多處金、銅礦藏。1907年,新疆布政使王樹枬在新疆機器局內設迪化銀圓局,鑄造機製金銀銅幣。1909年,新疆機器局“銀圓廠購置各機器”2。末任新疆巡撫袁大化還曾任漠河金礦總辦,他在《撫新紀程》記述了其抵達省城迪化當日,曾到新疆機器局實地查看的情形:“(宣統三年五月十五日,即1911年6月11日)水磨溝有機器局,余入閱視,造銀銅圆、槍子,用水激動之。有溫泉,冬日不凍,頗省火力,俟物力殷裕尚可擴充。十二裏省城東門,官商兵民出接道左,進城住皇華館。”3而袁大化主導鑄造金銀幣的情況尚未見史料記載。

一 先入為主:《新疆圖志》與餉金金幣

《新疆圖志》是關於清代新疆百科全書式的文獻,該書編纂者王樹枬也是鑄造餉金金幣的主要宣導者,書中專設“金幣”項,為後世研究餉金金幣提供了重要史料。現摘錄如下,供研究者對照(圖1):

 


圖1 《新疆圖志》金幣相關記載之內頁書影


新省專恃腹地協餉支持全局,數年以來,協餉不足,且不能按時解到,每遇伊、塔兩城及標營陸軍各處請餉,無法因應。俄人乘間以其金圓、銀票重價居奇。光緒三十三年五月,藩司王樹枬請採購砂金試鑄金圓,輔餉糈之不濟,顧市面之流通,委巡檢蔡世長4等四員就省城外水磨溝機器局督匠鑄造。其金圓共分一錢、二錢兩種。重一錢者抵紋銀三兩,重二錢者抵紋銀六兩。……開局四月,共鑄金五千零一兩三錢三分,每金一兩申色五分,由銀圓局帶鑄,並未開支局用。

按,各國通用之幣,以金未本位。中國自有黃金,不以鑄幣,每年出金磚、金葉,值銀三千萬兩之多,國寶外流,真元內斷,奇贏貴賤,惟人所操,深患隱尤,未知何底矣。新疆為產金隩區,英、俄兩國垂涎已久。現在鼓鑄金圓,為異日用金之起點,則必廣開金礦,總納於官,而不許有抑勒偷漏之弊。目前雖不能一律改用金幣,而種子既茂,華實堪期。且既以此市易之利用,則非如向之僅供玩飾,置黃金於無用,以啟外人之窺伺也,其關係為何如?5

這段史料反映了新疆布政使王樹枬主張試行金幣、鞏固邊局的金融思想和鑄造餉金金幣的經過,更為關鍵的是使“其金圓共分一錢、二錢兩種”成為了泉界共識,形成了“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勢,對後世泉界影響深遠。加之流傳於世的餉金金幣實物罕見,泉家對其介紹往往是將《新疆圖志》相關記載的同義轉述,故對餉金金幣種類的研究也往往囿於此。

此外,《新疆圖志》關於餉銀銀幣的記載,亦未述及“餉銀一兩”的存在。“(光緒)三十三年五月,藩司王樹枬詳請就省城水磨溝機器局鑄造銀圓,委員管理。六月初四日,頒發銀圓局鈐記一顆,先於初二日開局試鑄,鑄成五錢、四錢、二錢、一錢四種銀圓。”6但是由於“餉銀一兩”銀幣實物存世尚多,泉界達成了“餉銀一兩”銀幣為《新疆圖志》截稿後在宣統年間鑄造的共識。

王樹枬等人在《新疆圖志》“食貨·錢法”的綜述部分,就開宗明義地指出貨幣政策事關國家命運。7“大通之世,國與國相競,大抵富強在工,而輔之以商,其提綱也則在錢幣。富強之國,其金圓必周行於世界,其銀行必遍及於各埠,其國內各種幣制必能劃一使用而無地異價變,畸輕畸重之弊;故其商務可以任其力所能及,而商民無受制他國金融界下之虞以阻其進路,英其最者焉。反觀之,其貧弱者,必其幣制之最紊者也,必其省省不相通融、處處受牽制者也,必其不以金為本位者也,必其銀行業不能普及者也,中國其最者焉。是故貧富強弱判若天淵,其原因雖不盡在錢幣,而錢幣實居其最甚之一也。”8

王樹枬在權衡近代中外金融貨幣制度之利弊得失的基礎上,認為由於“金幣之未暢也,故俄商可以金圓銀票(即俄帖子)重價居奇;(伊、塔、喀什等處屢受其虧)”。主張採取金本位制,並具體規劃了新疆省之金融貨幣措施。從實踐上看,這些措施中有一部分已付諸實施,另有部分尚未得以推行。《新疆圖志》還介紹了新疆地方金、銅礦藏簡況和幣制、銀行設置的構想。摘錄如下:

蓋新省五金之產最富,如沙雅,如庫車,如阿克蘇,如拜城,如喀什,如巴彥岱等地,皆產銅;如和闐,如塔城,如烏蘇,如於闐,皆產金。銅富則幣制易改,金富則金圓易鑄。以金為本位,而輔之以銅元,以紙幣為介紹,以生銀為抵代,夫而後於迪化、喀什、寧遠三處設立銀行,以便與內地大清等銀行呼吸一致,色米、阿慕斯克、天津、北京、上海各設分行,一則收內地之資財,一則杜本省生銀之外流,廣鑄金圓,少鑄銀圓,以高抬銀價,銷毀紅錢,仿鑄內省“當一”、“當十”兩種銅元,以昭劃一而便通行。9

從以上貨幣措施來看,“廣鑄金圓”是應有之意。鑄造“餉金五錢”,乃至“餉金一兩”的樣幣也在情理之中。按照餉銀銀幣系統來看,以五錢、四錢、二錢、一錢為輔幣,以一兩為主幣;餉金金幣系統若以此為參照,亦應設置餉金一兩金幣。當然從流通環境來看,“餉金一兩”金幣貴重、記重過大,不宜兌換流通,難以行用。

新疆餉金金幣之於中國貨幣史的意義,誠如彭信威《中國貨幣史》(1958年)所言:“清末,談論金本位的人很多,但中國很少鑄造金幣。”10“清末真正使用過而且鑄有漢文的金幣,只有光緒三十三年由新疆機器局所鑄造的餉金兩種,一為餉金一錢,一為餉金二錢。背面為龍紋,環以回文,同餉銀屬於一個體系。餉金一錢抵餉銀三兩。金銀比價是一比二十,這是光緒三十二年的比價,次年比價已變成一比三十,再過一年變成一比三十八,餉金自然被人收藏或銷鎔。”11金貴銀賤的局面愈演愈烈,餉金金幣發行後的命運由此可見端倪。

二 餉金金幣的流傳與收藏

餉金金幣鑄就後投入市面流通不久,因鑄造量稀少,金貴銀賤的比值變化等原因,很快退出流通,成為收藏品。1916-1917年,謝彬作為北洋政府財政部特派員到新疆考察,其在《新疆遊記》12記載:“((1917年)四月三日 金圓始自王樹枬,用以抵制俄幣高價居奇者也。有一錢、二錢兩種,亦曰餉金。(上鑄餉金二字,每錢值銀三兩。)今皆流出省外,鮮有見者。”13謝彬還將這一情況寫入《國防與外交》(1926年)的金融雜評當中。曾問吾編著的《中國經營西域史》(1936年)記載:“(餉金金幣)惟發行後,均被市間收存,不易再見。流行不久,即告停鑄。”14

餉金金幣進入收藏領域後,陸續見於藏家記載並被編入泉譜。如袁克文(袁世凱次子)在《寒雲日記》中記載:“(1927年)九月十一日。得清金貨一品,面範龍文,周標回文四。背重輪,中央文曰‘餉金二錢’……曾於前歲得一錢一品於日下,今又獲此,可雲合璧矣。”15可見袁克文集齊了餉金一錢、餉金二錢兩種餉金金幣。

王守謙編《中國稀見幣參考書》(1935年)所載“稀見金幣之市價”列出“編號18,餉金新疆重二錢四十元;編號19,餉金新疆重一錢二十元”。同書“餉銀一兩”銀幣(編號70)每枚四元。16王守謙又在《中國金銀幣圖說》(1936年)介紹,“餉金為遜清光緒二十八年間(引者注:應為光緒三十三年)王樹枬在新疆所鑄造。因當時俄國之金盧布,盛行於新疆。操縱市面。王樹枬乃就地鑄金幣抵制俄元。計有一錢兩錢兩種。”該書所附餉金金幣圖甚為清晰(圖2)。17

 


圖2 餉金金幣(見於王守謙《中國金銀幣圖說》)


張絅伯考釋《餉金一錢二錢金幣》(1944年)19是當時關於餉金金幣少有的研究專文,文章刊出幣圖,引述《新疆圖志》相關記載。認為“明文與實物一一相符合,自足征信。”但認為金本位制和和兩制計重不易行用。”但認為金本位制和兩制計重不易行用。“按吾國向未行金本位,晚晴末葉,精琦、衛斯林,雖一度提議,采行金匯兌本位制,所謂虛金本位,然亦未嘗行實施,丙午丁未年間,造幣總廠曾鑄庫平一兩金幣。偌大金圓,請問如何行用。計政當局,昏聵糊塗,以至於此。新省貿然效仿,所犯正同。即不明定本單主輔,又不規定重量成色。始終不脫稱重觀念,不用計值,仍用紀重。宜乎行用未久,而告失敗也。”而光緒朝以降,新省銀幣便以湘平計重,紅錢、銅幣、銀幣、金幣兌換已成體系。

施嘉幹編寫的《中國近代鑄幣匯考》(1949年)刊有餉金二錢、一錢幣圖。並稱:“新疆餉金,光緒三十三年(1907)新疆機器局鑄有餉金二種,邊有線齒,共鑄金五千餘兩,在新流通,用以抵補政府協餉之不足,並抵制俄人金圓票者。”20

以上著述大致反映了20世紀上半葉泉界對餉金金幣的認知狀況,普遍認為餉金金幣有一錢、兩錢兩種。承襲了鑄造餉金金幣成因分析,認為內因是“輔餉糈之不濟,顧市面之流通”,外因是“抵制俄國金圓”。

關於21世紀以來,新疆餉金金幣在拍賣市場的特點和趨勢,筆者對雅昌藝術品拍賣網收錄的拍品資訊進行了統計分析。2000年以來,新疆餉金金幣在各大拍賣會上出現22次。其中,餉金一錢金幣出現17次(背無回文版13次,背回文版4次),餉金二錢金幣出現5次。這與以往圖書所刊幣圖多數為背回文版不同。一些餉金金幣拍品注明為馬定祥、劉改造、李偉先、黃華樞等名家舊藏。儘管餉金金幣拍品流拍情況不在少數,但拍品估價、成交價持續升高,其估價和成交價從2000年前後的每枚二三萬元人民幣,上漲至2020年前後的每枚二十餘萬元人民幣。

關於餉金金幣的版別,其中“餉金一錢”“背有回文”版和“背無回文”版兩種版別很早就被泉家所辨識。“餉金二錢”金幣也以正面漢字“二”的書法筆劃差異,分出了直“二”版。

此外,由於餉金金幣與餉銀銀幣為同一系統,且鑄造時間相仿,或可通過譜系相對豐富的“餉銀銀幣”中的相似版式來推測餉金金幣的大致鑄造順序。而餉銀系列銀幣版式繁複,尤以“餉銀五錢”為最,鑄造時間長,版式最多。李啟星通過多年來對新疆機製幣版別的關注,發現鑄幣幣模有“物盡其用”的特點,兩面幣模混配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可以鋪排出鑄幣先後相承的大致次序。這或為探索餉金金幣的版別順序提供一定的參照系。

三 百年尋蹤:餉金五錢金幣的存在實證

從1907年迪化銀圓局設立,到2007年“餉金五錢”金幣存在的真實性被證實,其間相隔百年。此番證實過程得益於兩枚具有權威性的館藏錢幣的再度面世。而錢幣史料的散軼對錢幣研究的影響和制約,由此可見一斑。

第一枚“餉金五錢”金幣再度進入泉界視野是在2007年,王永生在中國錢幣博物館館藏金幣中發現有一枚面值為“五錢”的餉金金幣實物並加以考證,這才使“餉金五錢”金幣的存在真實性為泉界所接受。王永生在《“餉金五錢”的發現及其意義》(圖3)21認為“餉金五錢”的鑄造時間遲於《新疆圖志》資料收錄時間下限,故而未見記載。中國錢幣博物館收藏的“餉金五錢”金幣,直徑32.7mm,重18.29g。鑒於該幣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金庫移交”,其來源或是“送部查考”之幣樣。22在所刊圖片中襯底的餉金五錢金幣紋樣,該幣正面四圈等距同心圓痕跡尤為凸顯。

 


圖3 新疆餉金金幣(見於王永生《“餉金五錢”的發現及其意義》)


第二枚館藏的“餉金五錢”金幣再度面世是在2011年10月,是時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專題陳列開幕,此次陳列精選國家博物館館藏我國歷代錢幣1700餘枚。此外,為了配合錢幣專題陳列,主辦方還編輯出版了《中國古代錢幣》一書,收錄了大量館藏錢幣彩色照片及相關資訊,23其中就刊出了一枚“餉金五錢”金幣。24

隨後,孫浩將該幣圖(圖4)引用至《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2016年)25。並對“餉金”金幣進行介紹,指出了“餉金一錢”的兩個版別,第一個版別背面有回文,第二個版別背面無回文。“餉金二錢”金幣圖說注有“底板上的同心圓痕跡清晰可見”,實為同頁下方所刊“餉金五錢”金幣的特徵。書中關於“餉金五錢”介紹稱:“據悉宣統二年(1910年),新任巡撫袁大化自上海添購機器加造五錢金幣,但非常稀少,目前僅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一枚。工藝尚稱精美,因存世數額不多,向為藏家所珍視。”

 


圖4 餉金金幣(見於孫浩編著《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第92頁)


2018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所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錢幣卷(宋-清)》26,刊出新疆“餉金五錢”金幣(圖5),說明此金幣含金量90%,直徑33mm,重18.3g,正面珠圈內四圈凸起圓環(編號7-267)。補正了餉金金幣面值為五錢、二錢、一錢計三等。據王永生考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餉金五錢”金幣是1954年1月29日由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教育委員會(簡稱“華東文委”)調撥給中國歷史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前身)的。27由於彼時華東文委駐上海,該幣或為曾流轉於上海市面的錢幣收藏品。

 


圖5 新疆餉金五錢(見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錢幣卷 宋-清》,古籍出版社,2018.11,第301頁)


據筆者梳理文獻發現,在2007年之前也有多種著述提及餉金五錢,但是未引起泉界廣泛關注。錢嶼、錢律著《近代機製幣辨偽圖鑒》(1996年)刊出“餉金五錢”金幣並對其進行了辨偽(圖6)。認為這是“古錢商以兩種餉金金幣和‘餉銀五錢’銀幣為原型,臆造出‘餉金五錢’。史載二錢、一錢金幣僅鑄四個月即停,共鑄金5001兩,故知所謂餉金五錢顯系臆造。真品幣文‘金’字長點,漢文筆劃多秀挺,而偽品筆劃稍粗,正面有數圈同心圓痕跡。”28該書編著者也觀察到了“餉金五錢”金幣“正面有數圈同心圓痕跡”,並將此特徵當作其與“餉金一錢”“餉金二錢”真偽差異之處。該書第二版(2006年)29表述相同。可見由於中國近代機製幣造幣史料的散軼,給後世泉界留下了許多難解之謎。

 


圖6 餉金五錢(見於錢嶼、錢律著《近代機製幣辨偽圖鑒》)


四 同心圓痕跡:“餉金一兩”金幣的圖版特徵

無論是館藏實物圖片,還是文獻所刊幣圖中的“餉金五錢”金幣,正面珠圈內均有四圈等距同心圓痕跡,這與常見的錢胚在印花時,因壓力外溢而形成的同心圓鑄紋有所不同。

這種同心圓痕跡似乎在“餉金五錢”和“餉金一兩”金幣之間建立了某種穩定的聯繫,這為進一步探討“餉金一兩”金幣的存在與否提供了線索,或是揭開“餉金一兩”金幣真容的秘鑰。但是由於“餉金一兩”金幣缺少文獻記載,其實物未見面世或下落不明,這給求證帶來了很大難度。下面我們回顧“餉金五錢”和“餉金一兩”金幣“同框”的情況。

關於“餉金一兩”金幣的蹤跡,具有代表性的資料見於奧地利籍錢幣收藏家耿愛德的收藏及著述。20世紀上半葉,耿愛德先後於多家外國在華銀行供職多年,後為金銀條塊交易經紀人,曾旅居上海,又連續參加中國泉幣學社例會活動,《泉幣》雜誌曾刊發其藏品及論文多篇。耿愛德(E.Kann)著《中國貨幣論》(1926年)論及“近代實際流通之金幣”時就關注到了新疆餉金金幣,稱“又當光緒年間,嘗有值一錢及二錢之金幣。流通於新疆雲。”30

1944年出版的《泉幣》雜誌先後三次刊出有關餉金金幣資訊,曾一度引發滬上泉壇對餉金金幣的關注。先是在兩期例會記錄記載:許小鶴出品餉金二錢金圓,31羅伯昭出品餉金一錢、餉金二錢。32進而刊出許小鶴藏、張絅伯考釋的《餉金一錢二錢金幣》文章33

耿愛德還在《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的“臆造幣·金幣”部分刊出了“餉金一兩”(B106)、“餉金五錢”(B107)的幣圖(圖7)35。兩種幣圖均可見清晰的四圈同心圓痕跡。

 


圖7 耿愛德(E.Kann)著《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1954年)所刊餉金金幣圖版


據介紹該書所刊圖片大多數為耿愛德藏品,幣圖根據錢幣照相製版而成。該書原版為英文,在中國錢幣收藏界久負盛名。直至2014年,由錢嶼、錢衛首譯為中文版。

值得一提的是“紋銀壹兩”“上海壹兩”“中外通寶”這三種銀幣,就是因鑄造背景特殊、設計風格不合常規、造幣檔案蹤跡難覓,曾被長期指為臆造幣,近些年由於其鑄造圖紙和檔案的在讀公佈,經專家考證,方得確為珍品的定論。

關於耿愛德書中所刊“餉金一兩”金幣的下落,筆者尚在尋蹤當中。眾所周知,耿愛德舊藏於20世紀70年代初分三批售出,其中第二批、第三批均有新疆錢幣。2008年10月,在冠軍香港拍賣會上,對華人家族藏品的第五部分進行了拍賣,其中還集結了一批中國的臆造幣和紀念章,部分出自耿愛德舊藏,就包括“餉金二錢”金幣(耿氏編號1507)(圖8)。

 


圖8 耿愛德舊藏餉金二錢金幣(耿氏編號1507)(見於冠軍拍賣)


邱思達編著《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1991年)刊出了餉金金幣四種幣值的圖版,其中就有“餉金一兩”和“餉金五錢”(圖9),正面均有四圈等距的同心圓痕跡。該組圖片說明為“21-24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新疆藩司王樹楠鑄造,背蟠龍,21.餉金一兩。22.餉金五錢。23.餉金二錢。24.餉金一錢。”36該書餉金一兩、餉金五錢幣圖或為耿愛德書中轉載,與同書的餉金二錢、餉金一錢圖片效果不同。

 

圖9 邱思達編著《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1991)所刊餉金金幣圖版


五 失憶與重構:1947年版“餉金一兩”金幣

進入21世紀以來,有一枚1947年“餉金一兩”金幣,先後於2007年、2017年、2018年、2020年,4次在拍賣會中出現。這為探索“餉金一兩”的存在與否提供了新的契機。正如北京誠軒2017年秋季拍賣會的拍品說明所言,“此枚臆造幣極大滿足了人們對餉金一兩金幣的想象。”

2007年11月10日,中國嘉德2007秋季拍賣會出現一枚名為“新疆民國三十六年餉金一兩金幣”的拍品(LOT號:3736)(圖10),估價80,000-120,000人民幣,結果流拍。據拍品說明介紹:“該金幣,重37克,背圖為單龍戲珠、五色旗及鐵血十八星軍旗圖案,另有NOPK103字樣,此幣為手工打製,製作精美樸素,顯然是參照餉金一錢、餉金二錢所製,為目前僅見,極美品。”並對此幣身世,作了二種推測,“一是認為此幣為1947年法幣貶值迅速,新疆地方軍隊擬發行金幣以作軍餉的試鑄幣,委託手工製作,故參照清末餉金一錢、餉金二錢形制,後未獲准發行,NOPK應為發行單位,現已無考;二是此幣為民國末年金樓臆造打製,故圖案為龍圖及民國旗幟並存。”

 


圖10 新疆民國三十六年餉金一兩金幣(見於中國嘉德2007秋季拍賣會)


時隔十年,2017年12月20日,該幣在北京誠軒2017年秋季拍賣會的“古錢銀錠機製幣”專場再次出現,拍品名為“民國三十六年新疆餉金一兩臆造金幣”(LOT號:1511)(圖11),此次設定的估價為“無底價”,成交價為57500元人民幣。拍品說明為該幣“背圖為單龍戲珠、上鐫五色旗、鐵血十八星軍旗圖案及‘NOPK103’字樣;新疆省僅正式鑄行過餉金一錢、餉金二錢二種金幣,此枚臆造幣極大滿足了人們對餉金一兩金幣的想象,龍圖雕刻細緻靈動,鑄造精美,迄今僅見此一枚,極為珍罕,NPGS AU50。”這次出讓方將此幣明確為“臆造品”,直接標注於拍品名稱中,並經過第三方評級機構評分。

 


圖11 民國三十六年新疆餉金一兩臆造金幣(見於北京誠軒2017年秋季拍賣會)


2018年4月28日,該幣在香港皇室貴族拍賣有限公司2018新加坡中國古藝術品拍賣會的“錢幣”專場再次出現。拍品定名為“新疆民國三十六年餉金一兩金幣”(LOT號:0040)(圖12),估價80000港幣,成交價為85000港元。拍品說明較之前兩次簡略,“重37克,背圖為單龍戲珠、五色旗及鐵血十八星軍旗圖案,另有NOPK103字樣,此幣為手工打製,製作精美樸素,顯然是參照餉金一錢、餉金二錢所製。”此次拍賣資訊還披露了該幣尺寸為直徑3.9cm,重37g,重量接近庫平或湘平一兩,與餉銀一兩銀幣重量、直徑類似。

 


圖12 新疆民國三十六年餉金一兩金幣(見於香港皇室貴族拍賣有限公司2018新加坡中國古藝術品拍賣會)


2020年7月18日,該幣出現於上海泓盛2020年暨十五周年拍賣會的“當代金銀幣近代機製幣勳章獎章”專場,拍品名稱為“民國三十六年新疆餉金一兩金幣”(LOT號:0858)(圖13),估價10000元人民幣,成交價86250元人民幣。拍品說明與2007年秋北京拍賣會近現代機製幣專場LOT3736相似。

 

圖13 民國三十六年新疆餉金一兩金幣(見於上海泓盛2020年暨十五周年拍賣會)


關於1947年新疆餉金一兩臆造金幣身世的兩種推測。

第一種推測:“新疆地方軍隊擬發行金幣以作軍餉的試鑄幣”之說,可能性不大。新疆於1939年“廢兩改元”,並逐漸將金銀貨幣兌換為紙幣,後續印鈔單位為圓角分制,再以兩錢為單位鑄造金幣,不易流通兌換。而且依據清末餉金金幣和餉銀銀幣的比值,餉金一錢兌換紋銀三兩,若為餉金一兩應兌換紋銀三十兩。另據新疆地方文獻記載,1949年5月,為應對通貨膨脹、紙幣貶值,新疆省政府採取幣制改革措施,開始鑄造1949版新疆造幣廠銀圓,另設計有對應的金圓樣幣,後上交銷毀,未量產發行,現亦未見實物傳世。

第二種:推測“民國末年金樓臆造打制”之說,或有可能。“單龍戲珠”和“五色旗及鐵血十八星軍旗”的圖案組合或出自對清末和民初不同鑄幣圖案的拼湊重組、移花接木。該幣的圖案設計或體現了身處於20世紀中葉的臆造者,對清末民初錢幣面貌的遐想,即對歷史錢幣本來面目的失憶和重構。該幣設計者是否參照過“餉金一兩”真品的實物或圖紙,尚不得知。

關於此幣銘文中的“NOPK103”應是揭示該幣出處的關鍵資訊,筆者猜測字母組合“NO”或為“NO.(編號)”,“PK”或為北平(北京)英文地名“Peking”之縮寫,“103”或為鑄造機構的牌照號,“民國三十六年”應為鑄造紀年。即該幣或為1947年由一家牌照編號為“北平103號”的金器鑄造機構所製。

結語
儘管新疆餉金金幣鑄造量稀少、流通時間及範圍十分有限,但仍是清末幣值改革至關重要的實物見證,並長時間保有了“全國唯一正式發行的、用於流通使用的機製金幣”之記錄。由於學界對稀見檔案史料的深度挖掘和館藏錢幣文物的再度面世,“餉金五錢”金幣的存在證實過程歷經百年方才塵埃落定。而無紀年的“餉金一兩”金幣究竟是臆造幣還是因史料散軼而造成的遺珍,尚待進一步探索。以往錢幣研究歷程表明,稀見錢幣存在與否的證實與證偽,需要泉界和學界前赴後繼的努力,直到關鍵性證據浮出水面。


作者簡介
成斌(1988-),碩士研究生學歷,中國錢幣學會、新疆錢幣學會會員。主要研究中國近代錢幣與貨幣金融史。論述發表於《東亞泉志》 《新疆錢幣》等刊物。 


注释:
1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1,第549頁。
2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編委會編:《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一)》,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3.12,第256頁。
3 (清)袁大化撰:《撫新紀程》,新疆官報書局//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0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第179-180頁。該書載1911年2月26日,袁大化起程於開封,6月11日抵達新疆省城。以往泉界一般認為是袁大化加鑄的“餉銀一兩”“餉金五錢”等面值幣種,但其抵達新疆省城距辛亥革命迪化起義爆發僅相隔半年,可供袁大化購買機器,鑄造金銀幣的時間似乎很短。
4 1911年,新疆布政使王樹枬被參開缺調京之際,蔡世長也被革職。據《宣統政記》卷五十四、《兩廣官報》(第一期)記載:宣統三年(1911年)五月初二日上諭:“已亥(日),禦史瑞賢奏藩司大員紊行貪鄙案。諭:前據禦史瑞賢奏,藩司大員素行貪鄙,當經諭令長庚(伊犁將軍)確查,茲據查明覆奏,新疆藩司王樹枬被參各節,皆無實據。……新疆布政使王樹枬著開缺調京查驗。……借補迪化縣典史試用巡儉蔡世長,承鑄金銀各幣,顯有弊混,且系改名蒙捐,著革職永不敘用。”見於兩廣官報編輯所:《兩廣官報》1-10//《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491-500),臺北:文海出版社,1989.03,第11-12頁。
5(清)王樹枬纂修;朱玉麒整理:《新疆圖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第646-647頁。
6(清)王樹枬纂修;朱玉麒整理:《新疆圖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第645頁。
7 參見王永生《王樹柟貨幣思想研究》,區域金融研究,2016(10):83-87。
8(清)王樹枬纂修;朱玉麒整理:《新疆圖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第624頁。
9 (清)王樹枬纂修;朱玉麒整理:《新疆圖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第625頁。
10 鼓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1,第551頁。
11 彭信威:《中國貨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2,第591-592頁。
12 謝彬:《新疆遊記》,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922年,第119頁。
13 謝彬:《國防與外交》,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926.07,第40頁,金融雜評第十。
14 曾問吾:《中國經營西域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第379頁。
15 袁克文:《辛丙秘苑·寒雲日記》,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09,第108頁。
16 王守謙編:《中國稀見幣參考書》,上海:寰球郵幣公司,1935.08.第9、15、33頁。
17 王守謙:《泉幣:中國金銀幣圖說》,新光郵票錢幣雜誌,1936(3),第19頁.
18 蔣仲川:《中國金銀鎳幣圖說》,上海:上海國光印書局,1939.06.第4頁。
19 張絅伯考釋;許小鶴藏:《餉金一錢二錢金幣》,載《泉幣》1944年(24),第15頁。
20 施嘉幹編:《中國近代鑄幣匯考》,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10,第4頁。
21 王永生:《“餉金五錢”的發現及其意義》,載《中國錢幣》2007(3),第55-56,插1頁。
22 《度支部咨新疆巡撫聯魁文——准許新疆製造金圓》(光緒三十四年四月)記載“並將所鑄金圓揀提一枚,送部查考。”原載於: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金融史料組編《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第1輯 清政府統治時期1840-1911)》,北京:中華書局,1964.09。轉引自王永生:《“餉金五錢”的發現及其意義》,載《中國錢幣》2007(3),第56頁。
23 霍宏偉:《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專題陳列開幕》,載《中國錢幣》2011(04)第37頁。
24 呂章申主編;中國國家博物館編著:《中國古代錢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07。
25 孫浩編著:《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6,第91-92頁。
26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錢幣卷(宋-清)》,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1,第301頁。
27 王永生:《“餉金”金幣:我國三千年來唯一的金幣》,載《三千年來誰鑄幣》,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01。
28 錢嶼、錢律著:《近代機製幣辨偽圖鑒》,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11,第98頁。
29 錢嶼、錢律著:《近代機製幣辨偽圖鑒》(第2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1,第115-116頁。
30 耿愛德:《中國貨幣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第268頁。
31 中國泉幣學社編:《泉幣》第24期,1944年,第19頁。//中國泉幣學社編《泉幣》1-32期合訂本,上海:上海書店,1988.04,第1145頁。
32 馬定祥,中國錢幣研究中心編:《中國泉幣學社例會記錄(1940-1946)校注本》,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03,第442頁。
33 鄭家相編輯:《泉幣》第24期,中國泉幣學社,1944.05,第15頁。
34 耿愛德(E.Kann)著:《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 gold,silver,nickel and aluminu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03,第649頁。
35 耿愛德(E.Kann)著:《中國幣圖說匯考金銀鎳鋁 gold,silver,nickel and aluminu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03,第727-728頁。
36 邱思達編著:《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北京:中國書店,1991.04,第135頁。

參考文獻
[1] (清)王樹枬纂修;朱玉麒整理.新疆圖志(上)[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12.
[2] (清)袁大化撰.撫新紀程,新疆官報書局[M].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0輯,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
[3] 謝彬著.新疆遊記[M].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922.
[4] 謝彬著.國防與外交[M].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926.07.
[5] 袁克文著.辛丙秘苑·寒雲日記[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09.
[6] 耿愛德著.中國貨幣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7] 王守謙編.中國稀見幣參考書[M].上海:寰球郵幣公司,1935.08.
[8] 曾問吾著.中國經營西域史[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9] 蔣仲川著.中國金銀鎳幣圖說[M].上海:上海國光印書局,1939.06.
[10] 張絅伯考釋;許小鶴藏.餉金一錢二錢金幣[J].泉幣(第24期),1944年,第15頁.
[11] 施嘉幹編.中國近代鑄幣匯考[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10,第4頁.
[12] 耿愛德(E.Kann)著.中國幣圖說匯考 金銀鎳鋁 gold,silver,nickel and aluminum[M].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03.
[13] 鼓信威著.中國貨幣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1.
[14] 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參事室金融史料組編.中國近代貨幣史資料 第1輯 清政府統治時期1840-1911[M].北京:中華書局,1964.09.
[15] 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編委會編.中國近代兵器工業檔案史料(一)[M].北京:兵器工業出版社,1993.12.
[16] 邱思達編著.中國近現代鑄幣圖說[M].北京:中國書店,1991.04.
[17] 錢嶼,錢律著.近代機制幣辨偽圖鑒[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6.11.
[18] 王永生.“餉金五錢”的發現及其意義[J].中國錢幣,2007(03):第55-56,插1頁.
[19] 霍宏偉.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古代錢幣》專題陳列開幕[J].中國錢幣,2011(04):37.
[20] 呂章申主編;中國國家博物館編著.中國古代錢幣[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07.
[21] 王永生.王樹柟貨幣思想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6(10):83-87.
[22] 孫浩編著.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制幣珍賞[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06.
[23]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錢幣卷(宋-清)[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11.
[24] 王永生.三千年來誰鑄幣[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