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寅字黃金條塊

1949年底,遷臺後的國民政府接收了一批來自日本的黃金,其中有一部分是盟軍總部以“被劫物”為名義歸還中國的資產。簡單來說,就是戰爭賠償1

對於日本賠償黃金的來源、數量以及後來的下落,長期成謎。不過,1949年7月受聘成都分廠、同年9月轉往臺灣中央造幣廠(簡稱臺廠)擔任鎔化科科長的馮大宗,是當年這批黃金的見證者之一。他在多年後發表了一篇題為《風雨飄搖憶老廠》的文章,對外界提供了重要訊息2

馮文披露:“臺灣廠所用黃金原料多系大陸所運來者,臺灣銀行將這些黃金隨時按需要點交給臺灣廠......筆者則為鎔化科科長,我們每天需要打開多少包用桑皮紙包裹的金塊、金飾之類的金圓券兌換品......後也發現有日制每塊約1000兩,或成色9999的金磚,聞系日本所賠償的最珍貴的......就交給鎔化科放入爐中一起鎔化,雖然看看有點可惜,但也無可奈何了。”

這段文字的時間背景是在1949年底。當時臺廠奉令將臺銀點交的各種黃金鎔化後改鑄成金條。這些黃金都是來自央行移交,原本都是從大陸運來、以金圓券收兌的民間雜金,後來又加入了日制9999金塊。馮大宗獲知,這些日制金塊就是日本所賠償,並且成色9999是其中最珍貴者。即使如此,礙於職務上的要求,這些黃金別無選擇,都只能投爐改鑄。馮文的說法,見證了日本賠償黃金進到臺廠之後的遭遇——全都成為被鎔鑄成為金條的原料。

不過,送往臺廠鎔化改鑄的日本賠償黃金,大概是以不適合投入市場流通的大塊金磚為主;至於小型條塊,馮文並未提及。這種現象應與臺銀已從同年6月起另委託金瑞山銀樓鎔鑄黃金有關,臺廠與金瑞山的鎔鑄任務存在着不同分工。

從記錄來看,臺銀對於金瑞山於1949年6月初之前已特別吩咐。對於臺銀點交的黃金,金瑞山只鎔鑄雜金部分,其中的成條,如倫敦條、廠條、港條等必須予以揀出,另作他用3。這種情形,並未出現在臺廠。因此,稍後來臺的日本賠償黃金,其中的大型金磚,臺銀應該主要是交給臺廠鎔毀,這也是馮大宗所目睹的情形。至於十兩以下的小型條塊,則交給金瑞山,並被特別保留下來,後來就出現在臺銀委託金瑞山向市場拋售的黃金之中。(圖1)

 

圖1 日本橋本貴金屬工業株式會社的寅字金塊與包裝封套
 

金瑞山受託拋售的黃金之中,有一種帶有“寅”字商標的條塊,重量5錢、1兩、5兩都有,條狀、塊狀兩種造型,但成色均為9999,因故被改作999。 因系日本所制,都使用日秤,每兩37.5克左右,與臺秤相仿。這些高純度的寅字黃金條塊,全都是日本橋本貴金屬工業株式會社所鑄造。

橋本,明治十八年(1885)創立於日本大阪,地址就在最繁華的天王寺附近。二戰期間,日本是當時極少數有能力提煉出9999純金的國家,橋本則是這方面技術的佼佼者。奉日本軍方指示,橋本精煉高純度黃金供應航空、通訊設備之需,從而成為國防重點工業企業。

9999純金,對於現代社會而言,或許只是金飾的標配,不足為奇。但是在70多年前,卻不可同日而語。誠如馮大宗所說,這種純度的黃金,價值昂貴,無法與一般黃金等同視之。這可從一個例子看出:1953年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登基時收到各方賀禮,其中來自英格蘭銀行所贈送的禮物,就是1盎司9999純金金塊,現仍在英格蘭銀行博物館(Museum of the Bank of England)展示中4

日本戰敗後,橋本成為遭盟軍總部列管,設備、存貨均被沒收,所生產的寅字黃金條塊被當作戰爭賠償,橋本自此也轉型開發醫療用黃金。

這批成色9999原本不可能出現民間的寅字黃金條塊,在1949年底被送往臺灣,由央行移交臺銀,其中的大型金磚送往臺廠作為鎔鑄材料;第二年,即1950年,部分小型條塊被轉交金瑞山銀樓拋售。(圖2-5)
 
圖2 圖3 圖4
 
圖5
圖2-5  寅字黃金條塊四種
 

寅字黃金條塊的處境,恐怕已不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一句可堪比擬,臺灣民間取得這種超高成色黃金的時間,竟比英女王還早了三年。

不過,由於當時臺灣流通99金(足赤),成色99%。為了拋售黃金,穩定金價起見,1949年6月27日起,臺灣黃金交易市場成立,掛牌上市的黃金大致上是以99金為成色標準,稍後以0.1%單位計算,出現985、988、991等不同成色類型4。寅字9999黃金條塊,成色99.99%,最小成色單位縮小到0.001%,提純技術相差了N個世代。無疑地,如何計價並且讓市場接受?這是拋售前必須克服的問題。

臺銀與金瑞山對此顯然敏感,迅速達成了協議,決定放棄成色紅利,將寅字黃金條塊直接降級成為99金(足赤)以方便出售,不再申請新牌上市。因此,金瑞山就在寅字黃金條塊上加蓋“足赤”“臺北金瑞山”或“金瑞山”字樣。這種做法,就成了“掛狗頭賣羊肉”,買到賺到。一時之間,造成轟動。儘管民間不清楚來歷,仍爭相買進,隨即搶購一空。

一位銀樓耆宿告訴筆者,因有利可圖,早期還有銀樓特別收購寅字黃金條塊。另外,受到“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之影響,惜售與收藏意願也更加明顯,因為市場開始冒出不少仿鑄品。這些本地仿鑄的寅字黃金條塊,圖樣粗糙,未加蓋“金瑞山”戳記,也無其他銀樓落款,標示成色雖是999或9999,實際上卻已降回一般的99成色,有的還改為市秤(1兩=31.25公克)。這下,又變成了“掛羊頭賣狗肉”了!
圖6

 
在還沒機會弄清楚來歷之前,寅字黃金條塊就已被民間收藏,而且只進不出。這個故事也就沉寂下來。隨着年代的遠去,與近年黃金價格高漲的引誘,許多家庭開始清箱倒櫃將長輩流傳下來的金條、金飾變現,寅字金塊才又重見天日,背後真相終於大白。



注釋:

1  戴學文:《你所不知道的國府黃金》,第60-67頁,波多西工作室出版,2018 年4月,第2版。
2  馮大宗:《中央造幣廠開鑄五十周年紀念特刊》,第106-107頁,1983年。
3  戴學文:《民國黃金檔案》,波多西工作室, 第192-193頁,2020年1月。
4   同注1。